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林的抚育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红

  摘要:幼林抚育工作是消除或减少幼林地内不利因素的干扰,促进新造幼林的生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差等,除了种苗提供不及时、整地不规范和植苗方法不正确等情况外,主要还是幼林抚育管理跟不上。本文就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林抚育管理 措施 幼树管理
  加强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
  相关技术规程明文规定,一般常规造林,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一旦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因为造林以后到成活、成林这段时间,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蓄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这时如不及时抚育和保护,不仅会导致杂草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而且还会引起病虫危害,林地也因草根盘结,使土壤变得十分坚实,土壤的结构和通气保水性能变坏,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闭。因此,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二、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除草、松土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如冰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一般杂草的蒸腾系数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它们的大量耗水,致使幼树生长量明显下降。此外,杂草地上部分不仅遮蔽幼树影响光照,而有由于草灌藤蔓的压抑攀缠,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死,同时也易因此而使幼林遭罹病虫为害。因此,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在幼林地上进行除草松土的作用基本上和在农耕地及苗圃地上的作用是一致的。必须做到“三不伤、二尽、一培土”。“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松土范围随幼树年龄的增大逐步扩大,最后达到全林抚育。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除草松土应在幼树生长旺盛期到来之前。从抚育效果来讲,最适宜的时期是对杂草灌木抑制作用最大的时期。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进行松土。在杂草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松土,并挖去草根及灌木树兜(根桩)。除草松土的次数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一般应进行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 年。
  第1年2次(第一次是扩穴培蔸,第二次是全铲),第2-3年全斩。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推行林农间种,主要是造林初期,林地较空,进行适当的合理间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以短养长,同时对作物中耕管理,结合幼林抚育,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促进林木生长。间种作物后,要切实加强作物管理,注意保护幼树,间种年限不宜过长,当妨碍幼树生长时,即停止间种。
  (二)施肥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料,因此,土壤中养分不足,往往会成为限制幼林生长的因子。通过施肥可以成倍地提高生长量。
  林地施肥的特点是:第一,林土系多年生植物,施肥应以长效肥料为主。第二,用材林以长枝叶和木材为主,施肥应氮肥为主,但磷也是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磷不足,也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幼林时适当增施磷肥,对分生组织的生长,迅速扩大营养器官有很大作用。第三,林地土壤,尤其针叶林下的土壤酸性较大,对钙质肥料需要量较多。第四,有些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施用氮、磷、钾的同时,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等往往对林木的生长和结实极为有利。第五,幼林阶段林地杂草较多,施肥后部分营养物质(多的可达70―80%),常被杂草夺取,只有少量为幼林树所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应与除莠剂结合使用较为合适。有些肥料,如石灰氮还可以兼起除莠剂的作用。
  人工林的施肥时期应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数年。造林前施肥可在整地时结合施基肥(撒施或穴施),直接造林时可用肥料拌种或结合拌菌根土进行,造林后施肥多结合幼林松土时开沟施肥,也可全面撒施。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两个时期的施肥方法,一般用人工或用直升飞机全面撒施。
  (三)幼林补植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当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补植力求用大苗来补植。
  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低产林分改造,首先要研究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的结合。
   三、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等。
  采用播种造林及丛状植苗等造林方法时,随着幼林的成长,每个栽植点或一个植生组中,由于个体多,营养面积和营养空间不足,因而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进行间苗。间苗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幼林生长状况确定,一般在立地条件好,幼树生长快的情况下,则可推迟到第四、五年进行。间苗一般可分两次,但立地好、生长快的也可只间一次。间苗时应本着留优去劣并适当照顾距离的原则进行。
  平茬是用于阔叶树及一些针叶树中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切去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枝条的一种抚育措施。这种从干基部萌发的新条往往数量较多,应在生长季的中、后期选留其中较壮的1―2 条作为培育对象,余者全部除掉。
  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等)由于栽植后多发生萌条,丛状并长,失去顶端优势,严重影响主干生长。因此,进行幼林抚育时要及时除蘖,经保证能够培育出干形通直的良材。采用截干苗造林时,在造林后1―2 年,必须进行除蘖,使每株只保留一个主干。
  人工幼林阶段一般不进行修枝。但某些树种通过修枝可改善树干质量,减少枝丫,促进干形圆满通直,加快林木生长并减少病虫危害。
  总之,要克服那种“重造轻管”的认识,坚持“造管并举”的方针,才能使造林质量得到提高和取得显著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