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分制学籍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本文对高校如何改革和加强适应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学籍管理应规范化;开发教务管理系统,为学籍管理提供可靠平台;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建设高素质学籍管理队伍,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学分制 学籍管理
从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学籍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高校如何改革和加强适应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籍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如果学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没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学分制的优势就难以有效发挥。作为培养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的高校,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及其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变化,随之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根据学分制的特点,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成为了一个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一、学分制及其特点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有差异,不能按同一模式培养,主张允许学生有充分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课程。选课制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計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学分制的核心是在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其目的在于贯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变为主动受教育。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二、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各项工作都要求有法可依。高校要做到依法治校。由于学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法治效应和约束力,是学校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教学行为准则,因此,高校有关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避免出现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导致学籍管理制度丧失其实施效力的情况。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选课、成绩记载、考勤与纪律、奖励与处分至毕业与授学位等各个环节应指定详细的文件来规定作为一名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条件,使学籍管理工作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宗旨。
三、开发以选课和成绩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为学籍管理提供可靠平台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贯彻执行中必须保证它的严肃性。从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是一个逐步过渡和演进的过程。在未实行完全学分制之前,学籍管理必然会出现不符合学分制要求的做法和问题,为彻底解决学籍管理的问题,就需要从选课制、弹性学制、成绩管理绩点制等学分制的重要环节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相关制度,消除学籍管理的根源性问题。而学生成绩管理是学籍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组织,成绩的评定、登记、录入、管理,是学籍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学生成绩情况是人才培养评价的最基本的依据。笔者认为,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我校现在使用清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功能比较完善,能够达到资源共享。
四、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细化、明确职责
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学籍管理应包含四个层面,即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我约束层面、各二级学院具体执行操作层面、教务处为主导的职能层面和学校主管领导小组组成的决策层面。
学分制虽有共同特征,但没有共同模式。建立健全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领导层要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的学籍管理制度;教务处作为学籍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学籍管理整个过程起监督、平衡、协调、把关的作用;各二级学院是学籍管理的具体执行操作单位,承担学籍管理的具体实施、检查、向上级部门提供学籍变动信息的工作;教师和学生则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做到自我约束。学校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包括任期责任制和岗位目标任务责任制。各部门之间只有职责明确,互相协作,才能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加强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相比,学分制学籍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各环节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现行的学分制下,选修课制度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权大大增强。高校相应设置了大量跨专业,跨学科的各类全校性的选修课。从而使得教务管理面大、量大、压力大,教务管理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环境由原来的有序、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变为混乱、不确定、失衡的状态。在这种复杂的新形势下,要求学籍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一是教育观念要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二是管理制度上要创新。强化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三是管理手段上要创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行电子管理。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量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