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在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跃华 王有志
摘要: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项目化教改与实践过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从课程定位、总体目标、教学内容、配套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立足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或某类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高职院校给排水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员 , 同时为培养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员、造价员奠定基础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工程制图、水力学与应用、水泵与泵站给排水管道工程等多门基础和专业知识,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工程应用方面转变,建立工程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分离,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脱离,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近年来,课程组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改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项目化教改创新的基本思路
1. 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按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实际工程项目或案例为课程项目化载体设置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
2.完成真实工程项目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实际参与完成或模拟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采取整个工程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做的一体化,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工程应用与实际工程项目相适应,营造良好的技术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体系与配套实训基地建设
以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分解知识点,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按实际工程项目(任务)实施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体系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整体化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以七个工程项目为教学内容,形成以项目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框架体系如下:
项目一建筑给水系统设计,项目二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项目三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项目四建筑屋面雨水系统设计,
项目五建筑热水系统设计,项目六建筑中水系统设计。
每个项目下安排若干工作任务,如:项目一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工作任务为:①建筑给水系统方案设计;②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任务;③建筑给水系统水量计算任务;④建筑给水系统水力计算;⑤建筑给水系统管材及设备选择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绘制 ;⑦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中应值得注意几个问题
1.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是不仅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考虑,为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或接受后续教育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职业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课程组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多学科交叉、专业性强等特点,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相继主编出版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分析技术》、《水力学与应用》、《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等与本课程相关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课程项目化校本教材及电子教案、课程设计和实训指导书,制作了教学课件、素材库、试题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项目化教改的关键要素是教师。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和实施等一系列教学任务。通过有计划的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等五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了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4.课堂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放思路,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等活动来解决问题、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框架和平台。
5. 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评价以过程性与期末终结性评价考核为主。其中过程性评价考核分数占70%;期末终结性评价考核占30%,采取闭卷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与综合性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占终结性评价考核的30%,综合性知识占70%。
四、结束语
课程项目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课程项目化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需要不断优化项目及改进和完善配套硬件设备等,同时还受到教师跨专业能力、学生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著.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黄跃华 教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王有志 教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