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宇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基于资金使用展开合作的一种“共赢”业务模式,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信用级别低等因素,很难获得银行贷款。通过“融通仓”等运作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应从创造一个有利于物流金融开展的政策环境出发,多角度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
  
  一、物流金融的内涵
  物流金融是指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的新业务。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对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客户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其功能在于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虽然物流金融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早,但国内各大流通企业、银行已经多少开展相关业务。物流金融已被物流业、金融机构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远、中外运、中储、宝供等知名物流企业、深发展、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都积极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开创新的盈利空间。
  依据金融在物流中扮演的角色,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物流模式可以简单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
  物流结算金融是指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
  物流仓单金融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物流企业提供企业客户的质押物的保管、价值评估等服务,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如产品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企业客户则以其货物取得协作银行的贷款,在质押物售出后再分期还贷。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二、中小企业遭遇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劳动就业、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其中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原因源于各个方面,接下来予以简要分析。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信用评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大部分银行对其评级不高,导致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难度较大;银行在进行放贷时通常需要对方提供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其无形资产又较难估值,这直接为中小企业申请抵押贷款增加了难度;我国大部分银行基于风险考虑,倾向于放贷给大企业,因此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虽然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增加了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但仍然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变动、潜在风险不大了解,因此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大与银行规避风险的放贷原则相冲突,需要寻求一个能够有效平衡二者要求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物流金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银行放贷时要求提供的优质固定资产,但其拥有很大比重的动产、存货及应收账款。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通仓等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将这些资产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其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库存管理、动产监管及货物价值评估、资产变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在做出相应货物评估后为中小企业开具仓单。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借助于大型物流企业的强大支付能力和评估能力,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从而有效解决放贷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从物流金融的简单流程就可发现,物流金融业务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做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了融资问题,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动产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而且凭借其较高的信用等级和较优的货物估值能力帮助银行降低了呆账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企业本身也找到了新的盈利空间。银行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把物流金融监管业务外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所以,在物流金融这个新平台上,银行、物流公司和企业实现了多赢。
  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
  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物流、金融人才的参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相似行业转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管理教育。大部分职业院校虽然有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很难尽快符合物流金融业务的从业要求。具备物流工程硕士招生资格的院校也为数不多,远远满足不了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的短缺,导致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管理。特别是精通金融业务与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更是影响了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
  (二)物流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弱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存在一定风险,而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难点:第一,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相关制度支持还不够,转移风险的手段主要依靠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制度等,这些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很难有效控制物流金融风险。第二,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金融产品设计,业务操作,客户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无形增加了损失的风险。第三,由于物流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互信、互利机制,各主体片面转嫁自身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等。
  五、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建议
  (一)大力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充足的人才支持,因此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培养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定制培养急需人才;也可以在完善员工福利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高级人才,带动企业物流金融业务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也要善于向已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行学习,可以派遣工作人员到其单位观摩学习,从而培养自己的物流金融人才。政府在教育投资时可以向高职高专院校予以必要倾斜,支持职业院校加大物流金融教育投资力度。要在业界培养一种人才先行的意识,努力为开展物流金融营造人才环境。
  (二)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对物流金融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必须多渠道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首先,物流金融参与各方应积极向有业务经验的同行学习。目前国内拥有较丰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经验的是广东发展银行,因此可以在金融系统广泛学习其如何有效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其次,政府应尽快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入手,完善物流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物流金融的外部风险控制机制。最后,物流金融参与者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交流信息,签订合同等方式完善互信互利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问题。
  参考文献:
  1、邹小彭,唐元琦.物流融:物流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7).
  2、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
  3、吴远华,李碧珍.海西区开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2).
  4、蒋志芬.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议[J].学海,2007(1).
  5、吴远华,李碧珍.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0(2).
  6、任杰,汤齐,杨宇.物流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J].商业经济,2007(16).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