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外并购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 璇 李建良
摘要:海外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印度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一大批大型企业逐步成长起来并积极的走向国际市场,到2007年印度并购价值名列世界境外收购排行榜的第5位,文章试利用1991到2007年的印度海外并购数据对其海外并购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印度;海外并购;特点
一、背景分析
1991年印度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拉奥政府出台经济改革计划,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提出了以“四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内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跨国公司数量也随之不断的扩大,形成了以塔塔(Tata)、安巴尼(Ambani)等为代表的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由于印度第二产业发展落后,国内消费市场相对有限,此外,随着印度卢比的不断升值,以及国内股票市场的布展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国内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促进了印度跨国公司的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
二、印度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1991年印度的海外并购金额仅有100万美元,到1999年达到126亿美元,2000-2004年印度企业海外并购达200宗;据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仅2005年,印度企业成功进行了118次海外并购,这个数字比2001年增长了6倍,而2006-2007年其境外收购达到266宗,平均收购规模也从2003年的1000万美元上升到4200万美元,2006年底,仅钢铁业龙头塔塔集团一家便累计收购了21家海外企业,其中斥资80亿美元收购欧洲康力斯集团更被视为展示印度企业实力的经典之作。2007年堪称“印度海外并购年”,印度企业成功进行了118次海外并购,如印度生物科技公司“海德拉巴矩阵实验室”斥资3.13亿美元收购比利时仿制药生产企业DocPharma;电视机制造商Videocon斥资2.92亿美元收购汤姆逊公司彩色显像管分部;塔塔集团斥资1.12亿美元兼并英国纯碱制造商“卜内门公司”。2007年印度并购价值名列世界境外收购排行榜的第5位,仅次于西班牙、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印度企业也提高了海外并购步伐,如2008年3月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塔塔汽车公司以23亿美元买下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捷豹”和“陆虎”。
三、特点分析
(一)发展迅猛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外并购市场很少见到印度企业的身影,1991年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额仅为100万美元,到1993年首次突破了亿美元大关,而2000年以前印度的海外并购额除1997年外都没有超过10亿美元,直到21世纪后,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量迅速增长,2001年其海外并购额近22亿美元,2006年更是超过了60亿美元,2007年是印度的海外并购年,其海外并购额突破了300亿美元(见图1)。
(二)寻求资源为先导
印度属于大陆型的发展中大国,资源比较匿乏,印度企业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印度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是寻求市场和资源开发,对外投资的产业多以资源型为主。随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印度国内石油、天然气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印度能源企业积极“走出去”,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量小、成功率高
印度跨国企业往往采取小规模、多面出击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上逊色不少,他们的并购交易只是以百万美元、千万美元计而不是以十亿美元计,但他们的并购成功率较高,累计总数相当可观。2007年,印度企业共收购了118家海外公司,耗资39亿多美元,除了几笔过亿美元的大规模收购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几千万美元和几百万美元金额的收购。印度这种并购举动往往与中国国有大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企业的小规模并购不会引起东道国政治上的关注。而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则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封杀,所以才有中海油并购尤尼科遭封杀、海尔收购美泰克失败的教训。因此,印度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方式的投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四)善于发挥比较优势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90年代后期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3个行业:电信,占到并购总额的一半左右;银行,占1/3左右;商品零售业,占1/4-1/5左右。1996-2003年,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总数达到242起,其中第二产业的并购占总数的48%,第三产业的并购占总数的49.6%。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企业在服务领域的跨国并购大幅度增长,2000-2003年里182起跨国并购交易中服务领域的跨国并购占这一时期总数的54%。
(五)家族主义色彩下的私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就推行了旨在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改革,90年代有关私营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使私营经济发展走上了良性轨道,目前,印度私营企业的生产率是国有企业的两倍,而且私营企业的产值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到75%,成为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印度排名前十位的跨国公司全部都是私营企业。在印度最大的企业均由家族掌控,近些年来,印度家族企业依托印度特有的人才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如印度最大的家族企业信实集团(RelianceIndustries)2006年收入达到251.6亿美元,股票占孟买股市SENSEX指数权重的12%,目前,已有20多家家族企业实现了跨国经营,如塔塔、汽车制造商马亨得拉公司等。不仅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而且产生了以塔塔(Tata)、安巴尼(Ambani)等为代表的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
参考文献:
1、Huaichuan Rui George S.Yip.Foreign acquisitions by Chinese firms:A strategic int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8.
2、Ping Deng.Why do Chinese firms tend to acquire strategic assets in internationalexpansi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9.
3、P・普里切特,D・鲁宾逊,凌晓萍.购并之后:如何整合被收购公司[M].中信出版社,1999.
4、任淮秀.兼并与收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