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芝燕 方飞虎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的失真、违法经营的出现等,在很大程度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因此,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文章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剖析出发,揭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控制制度;建设途径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现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许多古今中外的大量案例雄辩地证明了一个客观的事实: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更重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营情况日益复杂化的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更是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已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与否,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许多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还处在凭经验的被动阶段,内部控制十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和经济犯罪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好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贯彻。当前,我国控制环境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依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在股份制公司,存在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其中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要对股东大会负责。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以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的也屡见不鲜。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使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
2、思想认识不到位。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的作用不甚了解,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对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
3、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人事政策等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全面,未能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4、人员素质不够高: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有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财务人员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概率大增,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混乱等。
5、企业文化未得到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并有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亚文化体系。因此,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等。然而,从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信息沟通不畅
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与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员工对此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就像个机器人,一切以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四)预算控制不严
首先,重预算的编制,而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和调整。有的企业编制预算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实际上是虚置了预算的控制职能,严重削弱了预算所固有的激励作用。其次,预算控制的业务范围小,不够全面。实际情况表明,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难点在生产领域,缺乏对投资活动的预算。另外,预算编制缺乏严谨的态度。有些企业预算严重脱离实际,没有生产和销售等预算执行部门的参与,从而使预算在执行中频繁调整,严重破坏了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五)内控监督不力
首先,就企业内部监督而言,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我国《审计法》对国有单位的内审机构设置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而对非国有单位则未作要求。许多非国有企业未建立内审机构。在股份制企业,董事会下面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范围有限和审计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所从事的审计业务是财务审计,而对管理审计涉及很少。其次,外部监督乏力。外部监督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另外,我国的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即便是对查处的问题往往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至于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更是轻描淡写,不了了之。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路径
(一)优化控制环境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强调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及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目前,许多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总监是由所有者委派的,是所有者利益的维护者,并具体监督和指导企业会计控制过程。
2、树立内部控制思想。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包括企业承受营业风险的种类、整个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阶层对法规的反应、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及看法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控制度的成效。如果管理者不愿设立内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只有管理当局重视内控制度,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作用,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控制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才会有助于内控制度得到充分的发挥。
3、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德才兼备、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恰当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建立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制度,防止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行为的发生;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职能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对于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情况,要建立补救措施,发现问题,有及时行动进行纠正的机制。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一个再好的制度仍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贯彻执行,否则这个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做道德范围内的事,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
5、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这就需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二)强调风险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三)构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向企业内部管理层、各级部门主管、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部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系统构成,其中会计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员工清楚地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可以使企业及时收集到相关的外部和内部信息,并通过分类、整理,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及人员,使信息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有效地沟通,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
(四)强化预算约束
目前,内部控制制度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一系列具有顺序的环节组成。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就需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尽管逐渐呈现多元化,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可靠性,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确保财产安全完整;效益性,就是致力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前一个层次是基础和前提,后一个层次是提高和进步。这样,预算管理就应运而生,成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加强内控监督
1、进行内控自我评估。所谓控制自我评估,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企业进行控制自我评估,应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其职务升降挂钩,做到动力与压力相结合。
2、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针对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薄弱环节,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总之,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改变当前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造成的大量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现象,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让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李永锋.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新思考[J].财会研究,2008(3).
2、宋彩虹.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会研究,2008(1).
3、赵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会计之友,2008(1).
4、杨涛.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5、罗新华.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6、纪青.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经济师,2005(7).
7、陈慧.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
(作者单位:周芝燕,杭州中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作者为财务经理、会计师;方飞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副主任、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