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链的培育与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运祥
摘要:文章引进产业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推进。如湖南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具有竞争力文化产业链,同时做好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的培植,把单个优势变成整体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链;培育优化
一、产业链和文化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4个维度的概念。这4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文化产业链是各文化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支撑
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中国文化产业面对国际大集团,“好比是单一步兵兵种和对方海陆空立体多兵种竞争”。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文化行业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中间没有关联。而国外最大的传媒公司,都是既生产内容,又发行各种产品。迪斯尼、时代华纳、索尼莫不如此。
现代文化产业链的概念,是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所主导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一新型产业链条的上游,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海量文化内容的上载,下游是消费类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娱乐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推广,以及大众流行文化艺术符号在传统产业上的普遍应用。作为新型产业链,由于文化产业“内容为王”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也使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出现新的变化,产业链不再仅仅表现为垂直型,而是表现为垂直和水平相混合的复合型结构。
三、湖南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湖南文化产业的优势
1、文化产业的层次结构已具雏形。2006年,全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00.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9%;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05.01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1%;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在“文化服务”的7个行业类别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6年实现增加值84.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1%,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08亿元,占18.4%;居第3位的是“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占9.9%;其余依次是“其他文化服务行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新闻服务”。
2、文化产业核心区正在形成。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的积聚效应、以“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3个特色产业带的开发带动效应正在显露出来。长沙利用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快发展媒体传播、出版发行、卡通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博会展、文化体育7大产业,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3大最具潜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了出版集团和出版物交易中心,创建了全国卡通创制及相关产业的龙头基地,并向着打造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方向努力。2006年,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171.56亿元,占GDP的比重9.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8%,长沙凸现文化产业高地效应。湖南省京广线以名山、名水、名楼、名人为开发重点,打造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潇湘流域以县域文化资源为开发重点,打造以湖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大湘西以名山、民俗为开发重点,打造以自然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经过几年的建设,湖南省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已经具有一定特色。2005年“一点一线经济带”的6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14.6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9.2%。
(二)湖南文化产业的劣势
1、文化产业投入不足。2006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产业投资96.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低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居湖南前列的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均是经济发达地区,它们的财政实力皆比湖南雄厚,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也高于湖南(福建除外)。
2、融资渠道不畅。2006年末,湖南省境内上市公司47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6.3亿元,根据省地方金融证券办提供的资料,在直接融资的96.3亿元中无文化产业企业,2007、2008年均无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上市融资。我国的网易、搜狐、百度都是靠创业投资起家的。
3、文化产业集中度不够。湖南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多,个体文化企业创新意识强,但实力不雄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4、体制不顺、人才缺乏。产业化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湖南文化产业链的培育和优化对策
(一)湖南文化产业链的培育
1、构筑完整的主体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顺畅运行。主体产业链完整是产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我们在研究、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时,必须“瞻前顾后”,从主体产业链的完整与均衡出发,考虑产业部门上下、前后是否对应衔接。新型产业链不断出现,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有利于引导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和其它产业资本融合,从而为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资本力量,打通产业链条,提升企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打造具备活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新兴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对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新型产业链、获得产业整合超额价值的良好发展机遇。2005年湖南广电、出版、报业、文化休闲娱乐业4大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合计达到144.7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4%。金鹰节、动漫城、卫视台、数字电视等媒体产业链,“出版湘军”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如增长额和增长率均居全国前8名,一些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5位,湖南出版集团连续4年入围中国最大企业500强,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报刊经济迅速增长,品牌效应正在形成,《体坛周报》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2.57亿元,发行和广告均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刊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电视湘军”在全国声誉鹊起,《晚间新闻》、《快乐大本营》、《背后的故事》、《超级女声》等在全国形成了品牌优势,其中“超女”的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甚至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以歌厅文化为代表的娱乐湘军蜚声省内外,仅省会长沙就拥有大小歌厅、酒吧、演艺吧等演艺场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万人,每年经济收入达20多亿元。这些构成了湖南文化产业链的核心层,但目前这4个核心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还只能各自为政,不能互为倚角,形成强势产业集群。
2、依托完备的支撑产业链,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该产业本身产业链完整,还要求支撑产业链的完备。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是文化产业的强国。要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文化产业之上,而应该一只眼睛盯着文化产业,另一只眼睛盯着支撑产业。正确的思路是在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时,一方面要考察是否具有完备的支撑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因缺少或不足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产业。概而言之,就是有条件可以上、没有条件一定要先创造条件然后再上。
3、借助良好的带动产业链,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带动产业是由主体产业带动或吸引而发展起来的产业。由于文化产业的带动产业主要是服务行业,它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客流和旺盛的人气,因而大大有利于处于主体产业链终端的文化消费产业(如演出、电影、娱乐等)的发展。零售商业、餐饮业、公共交通业发达而繁荣,成为文化娱乐业生存和发展的理想“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伴相生、共存共荣的依存关系。不要等待文化产业慢慢预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借助已有的良好相关产业作为自己发展的理想环境,充分利用带动产业的反作用,大大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4、积极拓展衍生产业链,尽可能扩大文化产业的产出衍生产品。以主体产品或服务的成果为核心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从文化产业发展考虑,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值途径,是文化产业机构和经营者应当努力追求的。湖南省的卡通、动漫产业领跑全国同业,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年产值13亿元。这些主体产业如果能与儿童玩具、文化用品、儿童服饰、体育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链接,那年产值可能达50亿100亿规模甚至更多。
(二)湖南文化产业优化对策
1、文化产业“资金为王”,构筑完整的资金链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创新金融体系,打造资本平台,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创业版迟早要推出,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创业版。它的推出对文化产业借助资本运作做大做强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国的文化企业要做好上市融资的准备,没有纳斯达克,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中国互联网产业今天这么辉煌。最开始第一批上市的是新浪、搜狐、网易,这3个公司当时去上市的时候,没有一个公司挣钱,不知道怎么挣钱。它不可能熬到3年盈利,有3000万利润。没有这个机制,谁愿意来给你投钱呢?要切实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大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运作的方式和途径,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允许并支持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允许和鼓励文化行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放宽和取消一些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项目的限制,允许并鼓励那些物质生产和其他领域的企业投资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企业,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性发展中的巨大资本缺口。
2、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很值得开发的经济价值。目前,湖南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文化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电视湘军”在全国声誉鹊起,先后诞生了《还珠格格》、《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等鸿篇巨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对内容的重视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
3、文化产业“创新为王”,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生命。要激活文化产业首先要激发企业和专业团体的创新活力,在具体的运作如创意和营销上的要有深度发掘。文化市场需要创新,中国动画业发展很快,作品已经超过实际需求的一倍,在没有产业链的情况下,部分已形成泡沫,没有盈利,没有再投入,目前的表面繁荣主要靠的是非专业公司的进入和投资。主要原因在于题材范围狭窄,内容单一,缺乏内涵和创意。另外,中国的产品缺乏市场消费群体的针对性。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有点相像,掌握了高端部分或核心技术,附加值就高。文化产业是强者通吃,创意强的,产业链经营做得好的就能胜出。今后的高科技和文化创意是融合的,如美国皮克斯公司至今生产了6部动画大片,都十分成功。2006年,湖南电视台创办“快乐购”频道,成为省广电集团旗下的国内第一家全国连锁、电视直播的购物公司,开播10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这一创新,为广电集团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改变了省广电集团收入主要来自广告的传统模式,也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文化产业需要创新,要认真研究商业模式。为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湖南要加快文化资产的兼并、重组、整合的速度,培植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提高我省文化市场的集中度,夯实产业价值链,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少峰.以产业链的形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2006-05-15.
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EB/OL].新浪网,2008-08-16.
*本文为2008年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文化生态建设和湖南文化产业化研究》(08YBB339)立项课题成果之一。主持人:李运祥。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