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丽萍

  摘要: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持续发展的困境。文章认为,其深层原因是产业集群内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根本解决之道是需要对产业集群进行管理创新。因此,文章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结合、战略与方法并行的多层次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致力于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把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推动集群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模型;战略理念;管理机制;作业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传统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显示出勃勃生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挑战,使其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如何摆脱困境,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各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努力探索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策略上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来贯彻实施,又成了另一难题。显然,这关系到集群的管理创新,需要引进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战略与方法并行的、多层次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致力于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一、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提出
  
  现从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运作、优化3个阶段,建立3层次的管理模型(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一)哲学理念层次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理念:集群内企业都具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将供应链管理集成到产业集群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耦合;集群内每个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具备供应链管理意识,并且清楚地认识到其在集群式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意识到链内任何企业的活动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意识到群内供应链的发展将会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管理策略层次
  集群式供应链的管理策略:企业的任何活动都要考虑其对SC整体的影响;供应链管理应该建立在链内企业的高透明性和相互普遍理解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应该基于清晰的操作要求和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供应链管理应该基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程整合;链内各企业能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群内各供应链都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流程作业层次
  在战术层面上,要使得SC管理理念贯彻到群内所有企业的所有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操作流程,这些流程如下:集群式供应链形成、实施运作、优化、事后总结评价。
  
  二、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与途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应用
  
  (一)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群内企业树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理念
  1、使群内企业意识到供应链管理将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产业集群面临发展困境的真正原因是产业集群内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群内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恰好可以弥补以上的缺陷。供应链本身的工作机理可以促进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保证集群的生态健康。
  2、在供应链理念下群内企业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集群式供应链
  在产业集群内,存在着地位对等的、位于同一链节的多个核心企业,也存在着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并聚集于同一地域。这些核心企业有了供应链管理理念,就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与其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于是,在集群中就形成了多条、平行的供应链,这样就把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二)集群式供应链的运作――在群内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群内企业通过选择合作伙伴,形成各个供应链后,要使这些供应链能有效运作,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1、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积极利用并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原有的信任。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存在众多基于相互间信任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他们信任的基础主要是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供应链形成初期,首先就要巩固原有的之间的信任。二是在企业合作过程中注重培育相互间的信任。在合作初期,合作各方要充分表现出对他方的信任以及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可信度,在合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断地栽培和增强相互间的信任,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提高行为的透明度,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伙伴根据对各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的比较对照,会不断地增强对合作的信心和对合作伙伴的依赖。三是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建立一套阻止相互欺骗、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规范机制,提高欺骗的成本,增加合作的获益性。
  2、激励机制
  为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非协作、低效率问题,需要建立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理念为中心的激励机制。SC管理模式下的激励手段有多种多样,具体如下:一是交易价格激励。SC成员间在交易价格的制定上需要实施互惠互利的原则。二是交易量激励。合作伙伴间应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应把交易机会给SC中的合作伙伴。三是信息激励。SC成员间需要实行信息共享机制,在SC中搭建起信息高速公路,使得SC中的企业能够方便地获得实时信息。四是技术激励。SC成员间需要加强技术上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新技术在SC中的传播与推广。
  (三)集群式供应链的优化――在作业层次建立动态优化模型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最终实施,直接体现于群内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为此,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建立集群的动态优化模型,指导每个成员的日常的交易与合作,确保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化。
  1、条件假设及变量设定
  该供应链包含n(1,2,3…i…,n)个节点,在第i个节点上有mi(i1,i2,…iji…imi)个企业,其中i=1,2,……n,ji=1,2,……mi。
  第i节点第ji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为Qiji,第i-1节点的第ji-1个企业与第i节点的第ji个企业的交易量为Q[(i-1)ji-1-iji],交易价格为ρ[(i-1)ji-1-iji]。
  Ciji表示第i节点第ji个企业的成本函数(除集群式SC内成员间产品的交易价外),包括生产或库存持有成本、信息处理费用、货物运输费用、库存成本、缺货风险成本等,其函数关系式主要取决于相关成员的作业效率、作业分工情况等。
  
  集群式SC的效益(Z)通过显性净收益NI和隐性收益II来体现。NI指SC的总收入I(即终端企业向市场销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扣除SC总成本C(即各Ciji的总和)后的值;II指获得的除收入以外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例如服务水平、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等,其对SC未来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其一般与成本成正比,与销售价格成反比。
  用权重R来反映净收入NI和隐性收益II的相对重要程度。
  2、建立SC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净收益,隐性收益。
  约束函数:各节点企业的采购量不大于其生产能力。
  各节点企业的采购量不小于其销售量。
  此模型涉及到的所有变量都为非负。
  决策变量:终端企业的销售价格及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交易量。
  
  通过此模型就可以求出最佳的市场价格和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交易量,使得SC项目总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小结
  
  本文针对产业集群面临的发展困境,构建了包含战略、策略、作业3层次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并从集群式供应链的产生、发展和运作3个阶段,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应用。致在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把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郑君君,柯辉.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2007(1).
  2、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研究[J].财贸研究,2006(5).
  3、张悟移,张环.供应链管理方法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4).
  4、李杰义.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产业集群战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1).
  5、Juttner,U.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Understanding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from a practioner perspectiv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5(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刘辉,周慧文.我国的块状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5).
  8、康世瀛.利技进步与对策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信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9、陈剑,蔡连侨.SC建模与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6).
  *本文是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5149。
  (作者单位: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