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权与消费的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兵

  摘要:目前,会计信息产权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会带来很大的外部性,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其显著的负外部性。大部分会计信息消费者消费会计信息时只注重它的短期效应,导致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行为普遍存在,进而使消费者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产权残缺;外部性;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会计信息失真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外部监管和处罚不到位;会计人员素质上的问题;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会计信息产权和会计信息消费的角度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获得有益启示。
  
  一、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与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产权
  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有不同的使用者,包括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公司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或消费者(政府、股东、债权人、投机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目标对会计信息加以甄别、取舍和使用,以达到既定目标和效用最大化。在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这种“物”的使用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受益或受损关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的事实要求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决定谁更有理由基于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
  首先,什么是会计信息的产权?杜兴强(2001)尝试性地给出一个初步定义:“所谓会计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循的、与会计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而且违背该行为准则的利益相关者将会面临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冷酷策略或以牙还牙(tit-for-tat)策略,因此将会付出长远利益的巨大代价。为此,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结果、即既定的会计信息产权状态,将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尊重,以一种利益相关者总体认可的方式强制实施。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企业所有权分享、管制和道德因素共同影响着会计信息产权事前(ex ante)的界定、博弈和事后(ex post)的履行。”
  其次,会计信息的产权应该为谁所有?陈冬华(2000)认为,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企业所有的一项经济资源,而企业又归股东所有,因此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杜兴强(2001)认为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现实决定了双方对企业的产出拥有产权,因此共同分享了反映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会计信息的产权,也即明确了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应该享有对会计信息的产权。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承认股东(投资者)应该享有对会计信息的产权,不同之处在于享有份额上有区别,陈认为股东享有会计信息的产权,而杜兴强认为股东和管理当局分享会计信息产权。
  (二)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
  现有的文献提供了两种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状态,一种是由股东享有会计信息的产权,一种是由股东和管理当局分享会计信息的产权。但无论哪一种产权界定状态,权利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会计信息的产权,或提出对会计信息产权的诉求。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两种产权界定状态下会计信息的产权是残缺的。
  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它的权能是否完整,主要可以从所有者对它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来衡量,如果权利所有者对他所拥有的权利有排他的使用权,收入的享有权和自由的转让权,就称他所拥有的产权是完整的。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
  会计信息有管理当局、政府、股东、债权人、投机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等不同的使用人,杜兴强(2001)把这些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人称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团体”,指出它是一个动态的、状态依存的概念,并且将其描述为“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企业现存所有者和潜在所有者的冲突集”。在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的所有制结构下,无论是股东享有会计信息的产权,还是股东及管理当局分享会计信息的产权,股东和管理当局能够排除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团体中的其他人使用会计信息吗?
  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是保障证券交易得以进行的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它由会计管制来强制实施。当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以后,任何人――包括会计信息的产权所有人――都无法限制其他人使用会计信息对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进行投资、投机、借贷等的行为,或者限制其他人使用会计信息的交易成本无穷大。因此会计信息的权利束中失去了排他性,出现了产权的残缺。除了失去排他性外,在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制度安排下,会计信息的权利束中还失去了可让渡性。因此,在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的所有制结构下会计信息的产权的确是残缺的。
  (三)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而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当产权出现残缺时其激励会供应不足,由此而产生很大的外部性。
  石宏和王德春(2003)对“会计信息的外部性”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从会计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就是指企业或其他会计主体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使他人或社会遭受额外的成本或收益,而这种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不能通过市场加以确定,各相关主体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索取赔偿或进行支付,表现在其会计计量上就是收益与费用不相配比。”
  在负外部性方面,处于公司外部的众多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遭受到投资损失;同时众多错误的决策,造成市场无序运行,增加了社会成本。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分析就是,会计信息的负外部性体现为企业提供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企业就有动力去提供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整个证券市场深受会计信息失真之苦。
  
  二、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消费行为是指会计信息消费者在一定的消费心理支配下,对会计信息商品所采取的选择、评价、购买和使用等一系列行为活动。会计信息消费是一种无形产品消费,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能使市场更有效率。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消费中存在水平低、质量不高、一次性消费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一次性消费”问题。
  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主要有政府、股票投资者、银行、注册会计师等。这些会计信息消费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行为。不同的会计信息消费者的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表现各有不同,但从消费心理与行为看,注重短期效应的预期心理是其共同的直接原因。
  目前的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预期普遍认为选择会计信息时,注重它的短期效应才是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益的理性消费行为。有些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潮流下,预期大量国有企业的上市能够大大提升他们的政绩,从而忽视资本市场上流行的“包装上市”、“捆绑上市”等明显的会计信息操纵行为;股票投资者大多是投机者,他们的消费预期是为了获取短期的资本利得,通过股价的波动获取差价;银行的会计信息消费预期在于能有助于其实现贷新还旧的“复活投机”,希望会计信息能实现其短期内的“复活投机”目的;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在其艰难的处境中其消费预期在于避免审计失败,同时在法律风险和市场环境允许下选择能使其目前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会计信息而不顾树立行业信誉。

  对于会计信息消费这种以无形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来说,在形成会计信息消费预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会计信息的生产模式、会计信息消费者在会计信息市场中的地位、会计信息消费者的选择度和选择能力等。
  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消费模式是: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检验会计信息→证券市场投资者消费会计信息。这种生产消费模式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会计信息消费者不直接承担其消费品――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同时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检验又由盈利性的私有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来承担。而普通商品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面对质量与价格的选择时,消费者可能在小商品市场购买商品,也可以在豪华的商场中购物。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最后消费哪种商品是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在选择低价格的同时消费者也就接受了较低的质量,而在选择高质量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高价格。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消费过程中,会计信息消费者的付费由他们所选择的生产者代理,作为最终的消费者却只能被动的接受会计信息生产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消费者的选择度和选择能力得到大大的限制,不能发挥消费者的能动作用。在会计信息市场上呈现“经营者主权”的现象,即经营者在市场营运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他们可以自行设计和制造产品,并控制生产的数量和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使消费者不得不服从他们的意志。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者地位就不能得到较好的树立和维护,会计信息消费者不能成为有效的需求主体。
  总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以投机为主,股票持有时间较短,他们不预期从公司分配中获得收益,而是通过频繁买卖股票获取差价收益,更多的关注公司一些外生变量及其炒作题材。此类投资者的行为趋向于短期化,如果虚假信息更有利于他们高价卖出,他们此时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经理人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由于投资者变化频繁,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公司的股票交易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受害者只是那个在假账暴露那一刻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但是这到底落到谁的头上是难以预知的。这种“一次性消费”方式,不利于发挥会计信息消费在提高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会计信息是有产权的,但目前这种产权是残缺的,并由此而产生很大的外部性,比如会计信息失真的负外部性。现在,会计信息产权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如何使会计信息产权明晰化、私人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了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目前,大部分会计信息消费者消费会计信息时只注重它的短期效应,而忽视它的长远影响,导致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行为普遍存在,进而使其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要解决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问题,就必须改变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而要改变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就必须转变会计信息生产消费模式,并提高会计信息消费者的市场地位,扩大消费者的选择度。
  
  参考文献:
  1、陈冬华.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与市场化[J].会计研究,2000(2).
  2、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
  3、李立平,廖敏.会计信息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探讨[J].财会月刊,2004(4).
  4、石宏,王德春.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吴水澎,秦勉.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J].会计研究,2004(5).
  (作者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电业局。作者为会计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