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创新扬州”解读扬州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 燕

  摘要:近年来,江苏扬州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从“三个扬州”的基础――“创新扬州”入手,解读扬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三个扬州”;创新;产业升级
  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加速兴起,扬州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也面临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挑战,唯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精致城市,才能注入发展新动力,集聚发展新要素,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十一五”期间扬州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扬州在做大做强石化、汽车船舶、机电装备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起,新能源产业年均增幅在40%以上,2009年l-10月完成产值286.2亿元,高于全市工业20.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总量贡献率为7.7%。2009年7月出台了《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扬州南大光电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以及华夏光电等核心企业,重点突破大功率高亮度外延片、芯片制造和高端封装等,开发白光照明产品,拉长增粗了LED产业链;以顺大多晶硅为龙头,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基地,打通了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同时以高邮、广陵、仪征、维扬、宝应等为辐射区,重点生产太阳能单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LED照明灯具等,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二、“三个扬州”――城市特色发展之路
  2010年扬州提出建设“三个扬州”的全新构想,即“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成为扬州实现全面跨越的纲领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扬州的发展指出了新路线。“三个扬州”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创新”激发城市活力是关键,“精致”彰显城市品质是个性,“幸福”体现城市价值是目的。建设“三个扬州”有利于扬州抢占先机、错位发展,挖掘潜在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放大现实优势,培植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扬州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创新扬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三个扬州”的基础即“创新扬州”强调与时俱进,积极构筑扬州区位、产业、人才、体制等发展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化、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把扬州建成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技术领先、创新载体优良、创新人才富集、创新体系健全的创新型城市。从城市发展路径看,“创新扬州”应体现在:
  (一)产业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
  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绿色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光电城”和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做专做强烯烃、芳烃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环保型发动机和核心配套件开发生产,促进船舶工业进入海工装备和特种船舶制造领域,促进机械装备产业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环保化;优先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休闲旅游和创意产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农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完善销售网络,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大各大研究所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力度,大力推进扬州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与扬州大学共建重点学科、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三)载体创新――建设“创新扬州”的主阵地
  1、建设创新型先导区。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规划,促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扬州智谷”,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光电城”的主要生成区。
  2、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巩固深化国家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成果,加快建设LED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推进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高层次人才创业孵化载体建设。
  3、建设创新型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自主创新项目试点活动,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人才创新――产业集聚转型的原动力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性政策,着力引进、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健全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地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五)制度创新――建设“创新扬州”的有力保障
  强化对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突出人才、技术、融资、用地等关键要素,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支持效益。稳定增长财政投入及科技支出的比重,进一步促进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创新型经济金融助推计划”,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平台。
  总之,不走创新之路,发展成效无法达到期望的顶点,但创新产业并不是“另起炉灶,重搞一套”,而是按照“产业集聚、关联配套、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原则,将产业新兴化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同时应增强城市创新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优良服务,“创新扬州”才有保障,“精致扬州”和“幸福扬州”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