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新春 黄 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种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文章将探讨驾驶员的心理对安全行车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个性心理;心理素质;安全行车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差异分析
  
  由于汽车驾驶员生理条件和社会实践不同,其个性也随之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对安全行车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闵期波格认为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过程中持续地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汽车状态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理素质。
  (一)性格与安全行车
  性格特征按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第一,对待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对待现实的态度,主要是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自己等各方面的态度所构成的性格特征。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汽车驾驶员自制力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马虎等。第三,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处理问题上,有的汽车驾驶员细致、主动,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的粗略、轻率、被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作为汽车驾驶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努力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二)气质与安全行车
  从驾驶员这一职业角度来看,气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兴奋占优势类型。这一类型的汽车驾驶员,其行为特别热情、精力旺盛,但性情急躁、任性,缺乏耐心。第二,灵活占优势类型。这一类型人的特点是敏捷而灵活,他们的感情直接表现在行动上,但这种感情不那么强烈,容易发生变化。第三,惰性占优势类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安静,动作比较迟缓,感情很少外露,这样的汽车驾驶员比较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反应迟钝。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常表现出犹豫不决,判断措施不够果断,也容易成为不安全因素。
  (三)情感与安全行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爱、恶等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现实社会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的一种稳定性的主观态度的表现。良好情感的培养,主要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凡事从人民的利益、长远利益和从大局出发。 “三思而行”则可控制情感的减力作用。
  
  二、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会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在行车时,驾驶员易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意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例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引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三)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些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由于心存侥幸,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心理却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
  (三)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驾驶员除应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外,还要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交通法规来约束自己,用丰富的知识来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素质、职业道德、驾驶技术都合格的驾驶员。
  
  参考文献:
  1、蔡笑岳.驾驶心理学[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
  2、贵斌.驾驶员安全行车指导[M].海潮出版社,2004.
  3、倪本会.安全行车工程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军事技能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