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燕飞
摘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作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工作本该是令人羡慕和受人尊敬的职业,然而,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出现了“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问题。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给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强对辅导员工作意义的充分认识,完善辅导员建设管理体制,稳定辅导员队伍,对做好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高校辅导员;工作
21世纪的到来,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这使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输送人才的港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才输出的守门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工作的排头兵,应该在新形势下认清面临的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改进工作,完成时代交付的使命。
一、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的交往更加地频繁,高等院校作为各种文化冲击的前沿,使得高校的学生成为感知社会变迁最灵敏的群体。这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认识新鲜事物,接受新时代的讯息;另一方面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错误的观念也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另外,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传播着暴力、色情、颓废等生活方式。他们虽然有着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又不能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这些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尤其是大学德育战线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使得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高校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面对数量巨大的学生,有些高校的辅导员编制并没有及时调整,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辅导员更多地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革,大学生的身份产生了一些变化,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花钱买教育,学校应该给自己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管理,于是他们产生了争取自身权利的要求。这样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辅导员应密切关注这一问题,及时转变思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传统观念中的辅导员产生的问题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观念还没有来得及转变:很多高校的专业老师认为辅导员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才不得已为之;还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学生的“办事员”,没有什么真实本领,可有可无;还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中间行业,做了一段时间自然会转行,好多人只不过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这些都反映了传统观念并没有意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新时期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角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定位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人生习惯。同时,辅导员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善于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首先,辅导员工作关系到高校能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人才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是确保我们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再次,辅导员工作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高校已连续17年保持总体稳定,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充分认识、广泛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我国历来重视德育。但近些年来,受社会市场经济洪流的影响,出现了对德育松懈的现象。但在实践中证明,越是搞市场经济,我们对德育的要求越是不能降低或摒弃,相反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巩固德育工作,才能推动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于是辅导员和思政人员责任重大地肩负起了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重担。我们应该认识到,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肯定他们的职业地位,扩大对他们进行德育和思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尊重和爱戴他们,这是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根本。
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规划辅导员建设管理体制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是为了敷衍国家政策而简单地和不加思索地配上几个所谓的辅导员,然后任由这些人在辅导员岗位上“瞎混”。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直接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管理、培养等方面,都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
1、品德高尚、思想政治素养好是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是辅导员在德育和思政教育岗位上立足之本。
2、热爱辅导员工作和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基础。辅导员能够忍受德育工作的繁重、琐碎、艰巨,而始终不息地拼搏奋斗在第一线,都源自于强烈的热爱、使命和责任感。
3、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是辅导员从事该职业的重要手段,它们能使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得心应手、轻松应对,不会因为无法胜任而离开岗位。
4、辅导员必须是专门从事德育和思政工作的专职人员。“兼职”本身就代表流动性,是不稳定的体现。
(二)正确定位辅导员职业角色,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范围
目前,在高校经常听到辅导员戏称自己是“打杂工”,什么事都在干、什么事都在管,他们事业前途迷茫、职业定位模糊。实际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清楚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社会都必须明确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与工作范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会导致辅导员迷失方向,缺乏成就感或没有足够精力而离开岗位。
(三)建立健全辅导员激励机制,确保辅导员在其岗位上朝气蓬勃、永不倦怠
1、精神激励。要从学校政策上体现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肯定其价值,让其有优越感和和受尊重感;要给辅导员创造较高荣誉的评选机会,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应努力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职称体系,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能像专任教师一样为自己的职业事业去奋斗;要为辅导员工作寻求行业背景,为其提供在社会上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拓展他们的职业空间。
2、物质激励。据调查,高校辅导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跟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与专任教师的实际收入相距甚远。这让辅导员们倍感心寒。辅导员感到不公平的这种心理,是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又一重要原因。高校应该看到辅导员工作的艰巨与辛苦,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使待遇与工作强度成正比,使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
(四)制定严格而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
严格而合理的考核也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有力保障。对于辅导员考核制度的建立要把握以下原则,方能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起积极作用。
1、考核制度不可太苛刻,否则容易使辅导员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并且他们易把这种挫败情绪表现在工作中。
2、考核制度不宜太松散,这会让工作不称职的辅导员有机可乘,在辅导员队伍和工作中起反面作用,从而增大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难度,使得有志于在德育和思政工作中大显身手的人不愿在“浑水中混”而离开这支队伍。
3、不宜对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强制性的量化考核,应灵活处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建议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量化核定,而对德育和思政教育及应急事务处理实行效果定性考核。
(五)加强对辅导员岗前和岗后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选聘的辅导员在正式上岗前应给予一定时间的岗前培养教育,不能适应和胜任工作的应坚决不让其上岗。切忌让辅导员直接上岗后,发现不称职再频繁撤换,这不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严重挫败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使其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上岗后,因形势在不断变化,所以应当与时俱进地对辅导员进行培养教育,以免他们跟不上形势而由原来“称职”沦为“不称职”,在辅导员中产生负面效应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韦秀英,秦丽华,刘凤香.高校如何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活力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
2、彭文,范丽琼,胡宗列.保持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初探[J].大学时代(B版),2006(5).
3、赵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5).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