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修辞手段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 芳
摘要:翻译在不同国别的交流沟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修辞手段的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修辞手段;汉英翻译;技巧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要使得阅读译文的读者得到与阅读原文的读者同样的感受。如何在翻译中处
理好民族色彩、传递本质含义、使译文读者理解和品味原文文化,将决定译文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增强作品(译文)的感染力。要翻译好汉语修辞,首先要弄清其特点。汉语中修辞手段分为音韵修辞、词义修辞和结构修辞三种,应根据修辞的不同种类区别对待。
一、音韵上的修辞手段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有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声调对字、词、句的组成都有影响。汉语以音节计时,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上。音韵修辞手段利用各种音响特征巧妙和谐、有规则的配合,使声音优美悦耳,以达到语言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一)摹声
1、汉英语中的拟声词。汉语辞格摹声与英语辞格Onomatopoeia都是通过描绘大千世界的各种声音,以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汉英语中对自然界声音的摹拟有三种:摹拟人、动物和事物的声音。
2、汉英语拟声词的对比。首先,语音形式对比。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拟,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重合现象,对同一种声音的模拟,汉英语中有时会采用相似的语音形式。例如:嗥/howl(狼)。但是,各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不尽一致,再加上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种种差别,以动物叫声为例:蜜蜂嗡嗡/The bee buzzes;其次,词汇形态的对比。汉语基本是单音节语言,但其拟声词有双音化和四音节特点,常用叠字叠词;再次,句法功能对比。汉语拟声词多半带形容词性质,而英语拟声词有明确词类归属,除少数只作名词或动词外,绝大多数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3、拟声词的汉译英。由于汉英拟声词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必须注意两者的转换,尤其是语音形式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
首先,语音形式的转换。由以上分析可知,汉英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有很大差别,因此,汉语拟声词翻译时,要熟悉英语中对该声音的模拟习惯。若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语音形式,则应注意两种语言间拟声词的转换。例如: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鲁迅《秋夜》)
A pit-a-pat sounds from the glass of the back window, where insects are dashing themselves against the pane.
其次,句法功能的转换。汉英语中拟声词在句法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翻译时要注意句法功能是否需要转换,有时原句法功能可得到保留,但许多情况下,都需要句法功能转换。如:正中的门呀地开了一半。The center door creaks half-open.
上句中原文拟声词作状语,译文中作谓语。但句法功能转换并非绝对,翻译时也可出现“零位转换”情况:原文使用拟声词而译文不用或原文未使用而译文使用。
(二)双声、叠韵
1、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Assonance 的对比。汉语中,双声词是指两个词声母相同,叠韵词指两个词韵母相同。英语中,Alliteration指重复的两个或更多相邻词或音节开头的辅音,Assonance指两词间重读的元音相同,而其后的辅音不同。双声叠韵和Alliteration,Assonance的区别有三:①汉语双声叠韵以字为构成单位,英语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以词为单位;②汉语双声叠韵必须是两个同声或同韵字紧靠在一起,这两个字不一定同属一个词或词组。而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中,几乎都是由其他音节分隔开来的;③两者在各自语言修辞中地位不同:Alliteration发轫于诗歌,其渊源古老,在各类文体中广泛应用。而双声叠韵盛于六朝,在宋朝逐渐失势,现代汉语中双声词主要构成双音节词。
2、汉译英中双声、叠韵的翻译。英语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以词为构成单位,汉语双声叠韵以字为构成单位。因此,很难把某一双声或叠韵词完整地转换为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但翻译时可不拘于双声或叠韵的具体位置,使在整体上传达其声音效果成为可能。如:
松林中射来零乱的风灯,都成了满天星宿。(冰心《雨雪时候的星辰》)
Lights from hurricane lamps flickering about in the pine forest created the scene of a star-studded sky.
上例中“零乱”和“星宿”都是双声,在译文中通过Alliteration得到了传达:“lights”和“lamps”,“from”和“flickering”,“star-studded”和“sky”,尤其是“star-studded sky”,极巧妙地译出了“满天星宿”中双声的音响效果。
有时,原文双声或叠韵所在处无法用合适Alliteration或Assonance转换,可用弥补方法进行转换,即在可能并适当的情况下在文中其他位置增加Alliteration或Assonance 转换。如:
连夜雨雪,一点星光都看不见。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张培基 译)
原文中并没有出现双声叠韵等具有声音效果的修辞方式,但译文中出现了“single”,“star”和“sight”所构成的Alliteration,这可以弥补译文在其他地方进行语际转换时所造成声音效果的损失。
二、词义上的修辞手段
词义上的修辞手段是指主要借助语义联想和语言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明喻(simile)
明喻是将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即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喻词是“好像”、“仿佛”等,在英语中常译成like,as,as if等。如: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He is brave as a lion.
2、暗喻(metaphor)
暗喻是直接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描写的修辞手段,翻译时不使用比喻词。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3、借代(metonymy)
借代是指用一事物的特征或特点来指代该事物的修辞手段,英语中也有这种修辞,翻译时可直接应用。如:
华盛顿拒绝对此建议发表评论。
Washington refused to make any comment on this proposal.
4、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这种修辞手法使人感到特别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如:
春天的脚步近了。
Spring is approaching.
5、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以突出其本质特征,它往往注重表达深切的情感,通过故意夸大事实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
说真的,那时我真是吓得要死。
To tell you the truth,I was really scared to death at that time.
6、反语(irony)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一般需要借助于特定的上下文和情景才能对它们作出正确的理解。如:
以此说明他那行善的国家的仁慈精神是多么有意义的例证――他们竟允许穷人睡觉。
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 of his favou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
7、双关(pun)
双关是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表达双重意思:表面的和隐含的,且以隐含的意思为主。汉语双关和英语pun都可分为两类,一是谐音双关,二是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谐音词构成,语义双关利用一词多义来构成。如:
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Why,you are my mighty with your fist?
三、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手段
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反复、设问、对偶和排比等。
(一)反复(repetition)
反复是指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某一事物的意义。英语中repetition的格式和修辞作用与汉语中反复完全相同。因此,可将原文中反复翻译为英语的repetition,但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并力求保持原文的形式美。如:
“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成功。”可译为“I am convinced that we can succeed,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we must succeed. ”上文中and连接的两个语句句首与句尾部分同时重复,重复的部分为句首的“I am convinced that”与句尾的“succeed”。
(二)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
设问是采用明知故问、无疑而问或寓答于问的方式来突出某些观点和思想,达到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或借以突出某些观点和思想感情目的。该修辞方式既可自问自答、问而不答也可反面提问。如:
“这你还用问吗?”可译为“Do you ever have to ask?”
(三)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把两个字数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语或从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示两者对比或对照的关系。汉语的对偶句字数相等,且往往平仄相对,具有较强意景美、结构美和音韵美。英文antithesis与汉语对偶相似。对偶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译文应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美、形美和音美。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Fierce-browed,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fingers;Head-bowed,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children.
译文相当好地再现了原文结构对等和声律效果,上下句分别使用“Fierce-browed”和“Head-bowed”两个表面结构相同的复合词置于句首,使上下句结构有很强平行感,且其主句的结构也大体相似。
(四)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用一连串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的修辞方式。汉语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往往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内容,各项之间的关系有并列、承接、递进等。排比借助平行铺排的结构增强语势,同时也增强了节奏感,具有形式上和音律上的美。对含有重复成分的排比进行直译可基本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声音美,同时也可通过再现的重复使突出强调的效果得以保持,使原文的语势美得以传达,对于基本不含重复成分的排比更可以进行直译,既可保留原文的结构又不需担心重复问题。如: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 the revolution,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 the people,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science!
原文中的排比都是整个句式的排比,重复的成分很多。而译文对于这种重复予以全部保留,这样就使原文的排比语势美在译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保留。
但是,汉语喜欢重复用词,尤其是在排比中,而英语则往往避免重复。因此在汉译英时,应注意在适当的时候避免重复。可采用对重复部分进行全部或部分合并的方法来避免结构上的重复,也可采用同义结构来避免用词的重复。如: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
原句的三个排比项都重复了“过去”,译文则分别采用“flows away”、“vanishes”、“passes away”三个同义词组对其进行转换。这既构成了相似的、平行句法结构,又避免了完全的重复。
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在修辞的具体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在汉译英时,应从修辞的三个方面,即音韵、词义和结构修辞的区别出发,采取相应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7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