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拟声词的主要修辞功用在于绘声,无论是用拟声词来写人、写事、写物、或写景,都能加强形象,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关键词:拟声词;修辞功用;语言表现力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一种摹拟物体声音的词。拟声词和拟声是不一样的。拟声是一种修辞手法,是用相应的语音去摹拟自然的声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对其定义为“是吸收了声音的要素在语辞中的一种辞格”。而拟声词则是“在单词方面利用拟声手段反映外物(包括‘人’)的声音的节律、历程。”(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拟声词与拟声的关系非常密切:拟声通常由拟声词来表达,拟声词的作用就是拟声,但拟声和拟声词并不相等,拟声词是用来拟声的,然而拟声不一定非用拟声词不可。
  拟声词的主要修辞功用在于绘声,通过绘声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一、用拟声词写人,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够突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例1:隔壁王老五要随地吐痰,他当然一辈子还在哈——啵;对门李大嫂爱包小脚,当然她令爱小姐的鸭子日见其金莲花。(刘半农《老实说了吧》)
  在例1中,使用了拟声词“哈——啵”,刻画王老五吐痰的声音,使这位不讲卫生的王老五跃出纸面,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2:于是莫名其妙地闯到了自己房屋,牙齿紧咬着,发出嘶嘶嘶的声音。(张天冀《清明时节》)
  例2运用了拟声词“嘶嘶嘶”,使这个人物的外表和激动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使读者也受到感染,为之震惊。
  例3:周大勇问:“老乡,你是哪里人?”那老乡牙关子格嘣嘣响:“榆,榆,榆林城……城边的。”(杜鹏程《保卫延安》)
  例3使用了拟声词“格嘣嘣”,配合着“榆,榆,榆林城……城边的”飞白运用,把那老乡惊恐之态刻划得十分传神。
  拟声词用于写人,还能将人物之间的差别简捷地表现出来。
  例4: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魏魏《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5:哈拜径直来到阿西古丽的毡房,翻身下马,掀开毡帘进门,就耳闻一片嘤嘤的哭声。(许特生《新绿》)
  在例4和例5中都用到了表哭?的拟声词,在这两个例句中,“哇哇”和“嘤嘤”虽然都同是拟声词,而且同是哭声,但却大不相同。“哇哇”是外泄的,是暴发式的,“嘤嘤”是内向的,是抑制性的。用“哇哇”地哭来写受惊遭祸的孩子,用“嘤嘤”地哭来写悲戚伤感的青年妇女不仅是贴切准确的,而且写出了人物之间的区别。
  二、拟声词写事的修辞功用是可以使叙述的事件具体化
  例6:北面的高空有三架飞机,蜻蜓那么大,雌赶雄似的在那里绕圈子。忽然排成一行了,渐渐儿大了,胡胡的声音也听得清。待到李先生看明了是银灰色的,而且有两点红,那声音就是轧轧轧轧地叫人发抖。(茅盾《右第二章》)
  例6是叙说抗日战争初期日本飞机疯狂扫射上海市闸北区居民的情景,作者用“胡胡”的飞机声和“轧轧轧轧”的机枪扫射声生动地写出了空袭的经过,读来扣人心弦。
  例7:话音刚出门,一个戈什哈就打开了门帘,另几个人把鞭子抽得啪啪响,羊群象潮水一样涌了进来。(邓友梅《烟壶》)
  在例7中,拟声词“啪啪”把满清王爷闹茶馆叫随从驱赶羊群涌入店堂的过程和气势全写出来了,生动具体。
  例8:当哈拜追上望风而逃的阿不列孜,如咬伤的猎人同被捕的野兽相逢,横马挡住他的去路,凶煞煞地举起鞭子,“啪”的一声,阿不列孜的颈脖登时皮裂肉肿。(许特生《新绿》)
  在例8中,拟声词“啪”,把哈拜“落鞭”和阿不列孜“着鞭”的全过程写得简洁明白,使读者从这声“啪”中领会到这“落鞭”的迅捷和“着鞭”的结实。
  三、用拟声词写物的修辞功用是可使被写物的动态鲜明突出
  例9:枕头边那个火车表在的达的达的达地响,象在给她急促的呼吸打拍子。(张天冀《笑》)
  例9用“的达的达的达“声来写放在枕头边的挂表的走动,不仅是贴切的,而且使无生命的火车表带上了浓郁的人情味。
  例10: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象演奏弦乐,象轻轻地歌唱。(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例10用拟声词“嗡嗡嘤嘤”来写纺车的纺线活动,读来感到十分亲切,即使是从未见过纺车纺线的人,也以由此悟出纺线的情景来。
  用拟声词写无生命的物体还往往带有比拟的性质,能使被写物通过拟声词而活动起来。例如:
  例11:他把身子往前一挺一挺的,那张方桌就咕咕咕地叫。(张天冀《包氏父子》)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用拟声词写物也包括写动物,用拟声词写动物,能写出被写动物的动态,甚至能反映出某些变态来。例如:
  例12:它“呜”地叫着跳到院子里,并不接受教训,也许是无法克制自己,它把声音压在喉咙里,结果变成了一种极其猛烈的咆啸声,一边还用爪子抓着那扇门。(茹志娟《阿卫》)
  在例12中,狗的典型叫声是“汪汪”,这里却用“呜”来写阿卫的吠叫。阿卫是一条凶猛守职的看门狗,当它发觉门外有动静急于出去时,怕事的主人又偏不让它出去,还用棍子敲了它,所以它发出的不再是平日的叫声,而变成了“呜”的咆啸。一个拟声词,把这特殊情况下的情态巧妙地摹写出来了。
  另外,用拟声词写景,可以形象地把环境和景色烘托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13:到了夜半就刷刷地刮起西风,园里半枯的树木飒飒地乱抖。(曹禺《北京人》)
  在例13中,半夜里,怎知园中的树木在乱抖?因为有“飒飒”的声响。当然,这“飒飒”的聲响,是由于“唰唰”地刮起了西风。拟声词“唰唰”和“飒飒”在这一写景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拟声词生动性强,是加强形象的手段,无论是用来写人、写事、写物、或写景,都能明显地表示出来,正因为拟声词有这样的修辞功用,所以即使没有声音也能用拟声词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06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