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伍再华

  [摘 要] 中国加入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由于高级服务要素相对贫乏、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从中长期而言,应审时度势,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关键词] 服务贸易;贸易结构;竞争优势;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1-0014-05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很大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根据当时的统计只有43.4亿美元,而2004年上升到1 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3%。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2004年,这一比重提高到2.8%,居世界第9位。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 665亿美元,进口和出口的世界排名较2004年均提升了1位,分别位居第7和第8位。①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项目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范围,三项合计占收支总额的近4/5。
  然而,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表(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额一直是逆差。虽然2004年中国贸易进出口额位居世界第3位,中国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近97亿美元的逆差,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9%的现有水平,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收入744亿美元,相比2004年增长19%;服务贸易支出838亿美元,增长16%;由于旅游项目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自1999年以来首次下降,相比2004年下降3%为94亿美元。其中,运输逆差130亿美元,增长4%;保险服务逆差67亿美元,增长16%;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52亿美元,增长21%;旅游顺差75亿美元,增长14%;其他商业服务顺差75亿美元,与2004年持平。②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改变了几年来一直迅猛增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服务行业的竞争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服务贸易逆差项目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然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而顺差项目主要集中在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同时,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005年,服务贸易总规模增速较货物贸易低6个百分点。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0.2∶1,远高于世界平均4.2∶1的水平,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6∶1。③因此,中国虽已成为了贸易大国但仍不是贸易强国。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和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各国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中取得相对有利的位置。概括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竞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而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就构成国际竞争力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资源禀赋论再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等众多新的贸易理论,其共同特点是强调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越来越突出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决定作用。
  
  (一)从波特理论看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考察要比商品贸易竞争力的考察复杂,因为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在研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时除了有与商品贸易相似的因素外,员工素质、品牌的知名度、开展中介工作的能力及文化地域特色等“软”因素,逐步成为决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条件。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④,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家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归结为四个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要素(政府与机遇)的相互配合与融合。
  1. 生产要素。在竞争力理论中的生产要素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它特别强调要素的创造和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尤其体现在服务要素的创造和提升上。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法律、商务、旅游、运输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更需要透彻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运输等业务的人才。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2. 需求要素。强调国内需求对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性。由于国内环境对产业竞争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强调国家在决定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因素,从这一点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作用应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服务的国内需求以及国内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这是其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3. 相关产业。相关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其发达和完善程度关系着主导产业的产品成本、品质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由于服务业竞争力的增强对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服务的提供者大部分是第三产业的部门,尤其是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提供部门。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但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改善服务贸易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影响。
  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一国的国情和产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各种差异条件之间搭配而成的最佳组合便形成了国家竞争优势。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家,企业所受压力大,技术改进与服务创新的要求迫切,有利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激烈的竞争及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可以提升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工作的效率,以求得更大的盈利以及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中国的一些服务行业由于历史的体制原因具有垄断地位,因而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竞争力,如电信业等。
  5. 政府与机遇。当今社会,政府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有关的政策选择,如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法律法规、金融投资和税收等政策来影响该国某些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要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发展中国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遇。中国应积极支持国内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苦练内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不断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二)从竞争力指数看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⑤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指数值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和主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见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

  
  1.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低,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大部分呈现出负数状态,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而美国的TC指数从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目前为0.2左右。⑥
  2. 从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0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呈负数状态,旅游业正在逐步取代运输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项目。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这项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基础一向比较薄弱,相应的比较劣势也日渐凸显;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3年来才有改善,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充裕且劳动力成本低的原因,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余下的其他项目中,贸易竞争力指数多为负数,着实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尤其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附加值高的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这些行业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如何尽快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挑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1. 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近几年,中国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其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从1991年的33%提高到2005年的4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中国第三产业的相对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前提。
  2. 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上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采取了首先鼓励发展国内制造业和积极推动货物贸易出口相结合的政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货物贸易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并且长期处于逆差状况。同时,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以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含货物和服务)比重的10%,较上年略有下降。
  3.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⑦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及劳务出口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中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和专有权利使用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扩大。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项目结构和地区结构仍不平衡。从市场结构看,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从地区发展看,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并且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见图1)。
  4.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的扩大和服务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的立法步伐,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服务贸易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尚未形成体系;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比较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立法与国际规范存在差距。有些立法上的矛盾和实施中的困难已严重影响到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5. 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了积极作用,但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却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职能部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
  
  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
  1. 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把政策导向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方案上,加强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再次,在加强发展传统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产业。
  2.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发掘潜在优势。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不仅强调现实的利益对比,还强调潜在的利益对比。作为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要努力保持其优势并实施计划性的提升战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产业中知识、技术等高等要素越来越多,我们只有充分重视对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培养,不断寻求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中国服务贸易的传统优势。此外,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更需要挖掘潜在的比较优势。中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因此,应把竞争策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优势上,从而为中国服务贸易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培育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服务贸易才能真正健康快速地得以发展。
  3. 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加大政府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当前,中国缺乏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及律师等,政府应当担当起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重任。其次,要加大对教育、研发等要素的投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及整体竞争力。
  4. 加快立法,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们需学习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贸易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及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尽快与国际接轨。此外,在立法形式上,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很多领域主要是由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来规范,由于其相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具有制定、修改程序较简便,以及能够适应经济活动的迅速变化的特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行政法规、规章仍然是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势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立法必须在加强统一性和透明度上下功夫。同时,也应依据《服务贸易总协定》进行保护性立法,以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

  5. 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对中国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建立服务贸易统一管理与协调机构;其次,需要明确各服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再次,建立健全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服务市场的协调作用。
  
  (二)微观层面
  1. 组建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综观当今国际服务业,凡是占有较大份额并对整个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都是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中国服务贸易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实力不足,难以与国际大集团抗衡。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组建一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集团,扩大规模经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并能对外资抢夺国内服务市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 加大服务营销的力度。服务营销活动的兴起是服务业发展及其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由于服务贸易具有与有形货物贸易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加大了国际服务营销的难度,也使得国际服务营销在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企业要在认真分析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次,要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划分目标市场;另外,要建立科学的营销组合,与货物贸易4PS组合不同,服务贸易营销组合应为7PS,即产品、定价、地点及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以及服务过程管理等七个要素,结合这七个要素,制定出整体的营销方案,从而做大做强服务贸易。
  
  [注释]
  ①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2005年。
  ②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5年。
  ③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5年。
  ④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Y.Free Press,1990。
  ⑤⑥宋瑛:《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⑦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白仲尧.中国服务贸易方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蔡茂森,谭荣.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2).
  [3]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产业、政策[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0.
  [4]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5]韩玉军.国际服务贸易[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6]克里斯丁.格朗鲁斯.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任旺兵,李冠霖.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9]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2003,(2)
  [10]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杨圣明.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涵育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under 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
  WU Zai-Hua
  (Business School,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It has already been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at China participated in serving the process of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However, because the relative poverty of key element of the advanced service, and engineering level are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is fainter. On long terms from it, we should size up the situation, through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ing the domestic service trade in a more cost-effective manne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easure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ervice trade, etc, further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trade of our country, and move towards the powerful country of commerce from the big trading nation.
  Key words: service trade; trade structure;competition advantage;competitiven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