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於康
【摘要】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 制约因素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包括农、林、牧、渔四大类)为原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行业,主要涉及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5个大类。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及市场规模优势,抓住扩大内需契机和结构调整机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农产品加工业仍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市场竞争力仍较为薄弱,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不仅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途径,也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
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关键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一体化经营,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诸多环节有机地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产品加工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决定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1、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
在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模式中,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二、三产业;一头连着农户生产,一头连着市场流通;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镇,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在农业生产中,简单的生产加流通的增值潜力有限,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化。只有加工上去了,才能生产质量更好、档次更高、更方便适用和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只有加工上去了,才能为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找到出路,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的集中布局、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形成拳头产品、商品基地。只有加工上去了,才能带动与此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产业化的发展。所以,加工在产业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联动引导的重要作用,是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十多年来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是农产品加工业搞得好的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就比较快,水平也比较高;凡是农产品加工业搞得不好的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就比较慢,水平也比较低。
2、农产品加工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标,没有农产品加工,要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是不可能的。农产品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经济效益差,经过深加工、精加工,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会得到明显提高,实现多次转化增值;同时有效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运行、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和依托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大多居于龙头地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同时对生产基地和农户进行技术服务、信息引导和资金扶持,是农业产业化运行、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和依托。没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也就不能有效地形成和运转,农业产业化也就不能顺利发展。
4、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缓解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时空矛盾,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于农村、销售在城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性消费的特点。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保鲜、储藏等处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上的矛盾,而且还能实现农产品的产后保质和优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当前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产品处于短缺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加工业一直受农产品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制约,难以得到较快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才有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纤维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造业、木材加工、竹藤、棕草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为主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但当前仍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认识不深,重生产轻加工的传统偏见仍根深蒂固
过去由于农产品严重短缺,农产品生产以追求数量为主要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要需求,各地普遍存在重产前和产中,轻产后和加工,忽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象。加之农产品加工环节在体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产品加工业长期得不到发展。虽然近10年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加深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但重生产轻加工的传统观念仍大有市场,不少地方对农产品加工业仍不予以足够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仍基本停留在初加工或粗加工的水平上。如肉制品加工仅是脱毛、斩拌、腌制;果蔬加工仅为清洗、筛选、去皮等简单工艺;贮存保鲜也不过是盐腌、糖渍、脱水、冷藏等传统的保藏方法。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致使其发展迟缓,严重滞后于农产品的生产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收益、优化膳食结构和提高国民的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摒弃传统偏见、重视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加工能力小,缺乏竞争力
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水平低是当前农产品加工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各地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且设备简陋、资本有机构成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企业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外观形象和内在品质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产品普遍成本高、质量差、档次低,这也正是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缺乏低成本、高质量、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也有一些加工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型名牌企业,但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3、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耗能高的初级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农业科技工作一直以产中为核心,对产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科研力量薄弱、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均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的技术升级换代要依赖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这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储备不足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4、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缺乏质优的原料保证
我国人地关系紧张,农户数量多、规模小,同时,农业生产分散、集约化程度低、专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原料生产不成规模。虽然近年来各地农业产业化有了很大发展,建成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仍然很低,缺乏规模化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仍很尖锐。更为突出的是由于长期受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影响,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强调的是追求高产,不重视品质和加工的需要,使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农产品加工业缺乏适宜加工的专用优质原料。如小麦、玉米适合面粉、食品、化工等加工的专用品种少,多样性、专用性和优质品种的选育近年来才开始重视,油菜、糖料、大豆、水果及肉类等内在品质或外观不符合加工要求的矛盾也很突出。没有优质的加工原料,要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是不现实的。农产品品质不高、专用化程度低、缺乏稳定和大规模的专用基地,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5、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关系不顺,缺乏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产品加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以稳定的原料供应为前提,因此,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如何,直接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最大利益,短期行为较严重。如一些加工企业忽视原料基地的重要性,只重视自己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对农户提供良种、肥料、技术、运输等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农户也缺乏支持企业发展的热情。同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商品率低、市场销售的机会成本低以及社会的法律契约观念不强等原因,即使双方签订了产销合同,也时常出现违约的现象。如生产多了,企业违约压价收购;生产少了,农民违约待价而沽或直接向市场出售。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会使农户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得不到保障,也使加工企业因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而加大生产不确定性,降低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产加销缺乏有效协调,行业管理混乱,体制和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产品加工工业既不是单纯的农业,也不是单纯的工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产业。由于体制和历史方面的原因,目前农产品加工存在严重的部门分散、多重管理,缺乏相互协调的现象,表面上看农产品加工业有许多部门在管理,实际上却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真正管理好、协调好。产、加、销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使种养业、加工业流动环节之间信息不畅,使农产品加工业在体制和结构上矛盾重重。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体系未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转变经营机制,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二是企业在低水平上盲目外延扩张,结果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滞销积压。三是地区封锁和分割,导致加工企业大量重复建设,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品种和质量雷同,加剧了低水平的无序竞争。
三、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1、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快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从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制成品的需要出发,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以调减粮食总量、调高品质、调优结构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建立总量供给安全、合理高效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体系。
一是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加强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进,以加快优质品种更新速度,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水平。二是从农产品资源的实际出发,选准项目,根据农业不同生态特点和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实施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优质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建设商品基地。改变当前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专业化进展缓慢、农产品原料生产不成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难以有效保证的状况。有效缓解农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为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较为稳定可靠的原料供给。
2、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以科技为先导,农产品加工业才会持续发展,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现状,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产后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开发,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科技,组织有关科研力量加强产后加工技术,特别是干燥、灭菌、浓缩、保鲜、贮运和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设备、工艺改进等方面重点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同时采取直接引进技术,鼓励国际资本投资建厂等不同方式,引进国外技术、工艺、设备,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转化运用工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大力开拓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搞好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转化。
3、注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结构,积极发展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市场。根据资源禀赋和要素合理流动来调整加工业布局,改变多年来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划和部门安排布局,使产业和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得以改善。
二是深化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对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培育和发展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企业集团。
三是加快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大高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注重市场开拓,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根据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重点新建一批农产品精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尽快改变目前“小、散、粗”的现状。
五是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特别要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稳定的契约和合同等有效形式,把农户和企业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二者的利益关系,使企业和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给农户和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加农户投入,保证企业运营安全。
4、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其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1)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把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长抓不懈。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今天,政府行之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是很必要的,但要注意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必要的行政干预,更不可强迫命令,应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完善予以指导、调控和服务。
(2)制定和实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冷藏、保鲜、包装、运输及卫生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应按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合理调整贷款结构,适当增加贷款总量,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财税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扶持高、精、尖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对加工企业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予以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各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3)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一体化管理,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继续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胡婉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2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