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 琦
【摘要】为了培养出适应当今外贸形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师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探索与改进。案例教学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其对于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培养其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方式创新 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外贸业务专业而言,其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外贸业务知识与外商进行洽谈、交易并能熟练进行单据制作处理的合格涉外人员。在对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对注重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开展案例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思考意识的效果,并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想法陈述如下。
一、 开展案例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案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当事人,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海关等环节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从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履行无一不是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联,因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国际惯例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定又时时在发展、在创新。如果不能将这些新颖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贸易规则的变化,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日后观察和思考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新规则的敏锐性也会大受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又是一项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每一件国际贸易业务又都是具有很鲜明的独特性,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个案情况的变化而处在动态变化中。而国际贸易实务又是数额巨大的交易,一旦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次就会带来巨额损失。这就决定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因课施变,注重在个别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案例教学在国外经济管理和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早已普遍开展,并被实践检验为富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堂教学中去,必能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流程,培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大有促进。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只是讲授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方法,不将这些知识与它们的应用背景联系起来,就会缺乏真实感、亲切感,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掌握案例教学的科学方法
1、做好对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讲实务操作,而是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如果现在自己是一个服装出口商,要同美国的进口商签订一份售货合同,该怎么签订,内容有哪些,在签订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的见解后,教师才开始引入话题,这个国际贸易案例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迥异于国内贸易的项目。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同,这就是这门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实务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过程和方法,因此,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应用过度。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而异,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偏颇。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商品的数量”一章时,由于该章理论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所以笔者采用指导自学法,即在学完该章的部分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刊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必要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讲“价格术语”一章时,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通过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所以笔者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讲到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内容。该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教师容易操作,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缺点是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讲清案例的背景、经过、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如在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时,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针对一个案子,大家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踊跃发言。教师需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案例讨论小组,小组人数可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寡来决定,一般6人为最佳,每组的人员名单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例如讨论2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这样一方面可避免案例课中无人发言的冷场,另一方面还可考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规定每位学生发言的时间,控制好案例课的节奏,以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的结业成绩中去等。
【参考文献】
[1] 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6―2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孙喜亭:从“实践”观点对“教学活动”的解读[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12―17.
[4] 郑遣桓、吴晨:因材施教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全面发展一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道路之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0―12.
[5] 路冬梅:论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J].教育探索,2004(7):35―37.
(责任编辑:吴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2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