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 哲 苏 记

  【摘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不足,再结合我国企业融资操作层面的现实状况,发现分析结果是合理的。
   【关键词】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现状 制度变迁
  
  从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显赫,无论在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方面,还是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方面,中小企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发展中小企业也是必然的选择。但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其中融资难是最普遍被提及的问题。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1DJY052)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也是多如牛毛,但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研究多专注于成因、对策及理论解释方面(林毅夫, 2001;张捷,2002),而运用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不多, 因此, 本文力求将有关理论、定性的因素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 运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来探讨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对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的研究,始于对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不足的实证考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考察关注比较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基础理论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数据的缺乏。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状况,探讨融资不足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一个现实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可以此来判断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制度是否存在制度变迁的需求。
  
  一、方法描述
  
  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不足?可以首先考虑大企业的融资状况。如果大企业的融资状况是理性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接着对比中小企业的状况。银行在考虑对企业贷款时,应该综合考虑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 因此,银行的贷款意愿应该是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盈利状况的一个函数表示。
  首先选取大企业的盈利状况指标和风险状况指标:净利润/总资产(X1)、资产负债率(X2)和银行借款余额/总资产(X3),选取大企业本年度新增借款数额(A)。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回归方程:A =c+α1X1+α2X2+α3X3
  再进一步选取中小企业的净利润/总资产( Y1),资产负债率(Y2)和银行借款/总资产(Y3),把这些数据代入利用大企业回归得到的方程,得到理论上的小企业本年度新增贷款额度-B,然后对比-B和实际的本年度新增贷款额度B,假设对-B≤B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证明假设成立则证明不存在融资约束,否则认为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
   因此,如果实证的结果证明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则可能是因为中小企业真的存在融资约束,也可能是因为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大于银行供给。不管哪种情况,都证明存在融资约束。同时结合金融机构的实际操作来看实证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制度变迁的需要。
  
  二、数据描述
  
  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相关大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 由于我国编制正规的财务报表时间不是很长,这方面的数据比较缺乏。随机抽取30家上市公司从1994~2004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加总平均来代替大企业的数据。选取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总额、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净利润和流动比率。
   随机选取22家公司1994 ~ 2004年共11年平均各年的新增贷款、累计贷款和总资产的比值(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和总资产计算得出)、资产负债率和净利润/总资产,数据来自1994~2004年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得到表1。
   通过序列的ADF检验,我们得到模型的变量都是平稳的,揭示了各变量之间长期稳定关系,回归方程值得信赖,不是伪回归。
  从上面可以看出X2 (资产负债率)不能通过t检验,所以剔除,然后得到回归方程: A=-0.15+1.41X1+0.44X3
  结论是银行在给大企业贷款时主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状况,而把大企业的风险状况看的不重;资产负债率对银行贷款影响不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1997年前后的贷款和资产负债率的相关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为了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需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对比,即需要判断银行对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否存在歧视。选取中小企业的上年度净利润/上年度总资产,然后代入所得到的银行对大企业贷款时的回归方程,得到一个值。这个值表示不存在歧视时,中小企业应该获得的贷款额。如果这个值显著的大于中小企业实际的新增贷款额,那么就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歧视。乡镇企业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构成,也存在少量的大型企业。选取的乡镇企业的短期/长期贷款、总资产、利润(数据来源,1997~2003年的《中国乡镇企业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用于分析的数据(见表5)。
  把乡镇企业的净利润/总资产代入上面得到的回归方程,得到新增贷款/上年度总资产的理想值,汇总数据如表6及图1所示。
  
  从表6 和图1(B1线表示新增贷款/上年度总资产;B2线表示新增贷款/上年度总资产理想值)中可以看出,新增贷款/上年度总资产的理想值明显高于新增贷款/上年度总资产的实际值。因此,从直观的角度来看,银行对大企业和小企业是区别对待的,对小企业存在歧视。
  但这个方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能够证明银行对大企业贷款时是理性的,即大企业不存在融资不足问题,也不会申请到更多的贷款。没有排除银行对大企业贷款时是理性的可能性。根据统计学上如果不能排除就接受的原则,可认为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行为是理性的。其次,由于数据有限,回归分析选取的数据较少, 主要是因为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对大企业进行讨论时,选取了从1994年以来的众多上市公司来代替大企业数据,而作为对比的乡镇企业数据只能从1997年选取。这导致回归分析过程很牵强。但是,应该说从中也看出了一定趋势。
  从金融机构的运营层面看:在经营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将经营重点放在了“大城市,大客户”上;过分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重约束、轻激励的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利率调节缺乏市场化,我国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定基准利率,只许在其基础上做小范围浮动,禁止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额外收费;政策法规和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体现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规范信用行为的法律;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与政府部门政企不分;担保机构与信贷资金的运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以上这些是操作层面的现实状况,再结合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本身特征,能轻易看出,实证分析的结果是合理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融资问题却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所以,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是存在制度变迁的需要。
  
  三、小结
  
  由以上的分析知道,银行在对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时存在歧视行为,并且,由于不能完全否定银行在对大企业贷款时是非理性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存在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
  同时也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它们所处的金融环境的制度结构相联系的。因此,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而言,存在制度完善和变迁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跃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资本市场,2006(10 ).
  [2] 姜阳: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J].经济视角,2006(10).
  [3] 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三联书店,2003.
  (责任编辑:周 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