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施工企业“盈余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有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
一、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私人利益动机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所有者实行的管理激励机制下,通过盈余管理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整报告利润,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达到包括自身薪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等目的。
(二)经营合同动机
施工企业按照招投标的形式承揽工程任务,招标单位对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诸如财务能力等各方面予以限制。企业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满足招标单位的要求,取得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合同。 (三)避税动机 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取得合理利润,即使在有的年度取得一定利润,企业管理者也找出各种理由拖延确认时间,达到当期少交所得税的目的。税收政策不稳定(如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讨论不绝于耳),也是企业管理者积极寻求盈余管理的原因。另外,施工企业在各地流动施工,各地方税收监管方式和力度不同,企业在承担施工的各工程项目运用盈余管理均衡税负,更多地利用不同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筹资动机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用最低的费用使用外来资金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粉饰财务会计报告,满足筹资的条件。在国家股占绝对多数的公司制施工企业,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企业实现利润分配股利后,大量现金股利流出企业。
(五)政治成本动机
承包制施工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使各项指标刚好达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生产经营指标,既完成了承包指标,又避免引起上级主管部门注意,加重生产经营任务,提高承包经营指标。另外,施工企业通过变更和索赔,取得了较高盈利,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降低盈利水平,避免引起投资方的不满,从而影响施工企业后期计量支付。
二、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一)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结转相应费用,企业管理者既可以隐瞒未来不确定性,又可以随心所欲地估计完成合同需要的总成本及各期的完工进度,通过夸大或缩小在建项目的完成比例来高估或低估收入,以达到操纵财务成果的目的。
(二)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在收到款项时马上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未来仍需要提供服务,特别是收款后立即出具发票,更使这种手法具有隐蔽性。
(三)递延确认收入。企业管理者可以在当期收入下降时,通过确认以前年度的收入来高估当期收益,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会使使用者认为公司仍然处于经营业绩良好状态。
(四)随意处理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合同变更和索赔款。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不遵守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条件,随意决定合同变更和索赔款是否计人收入。
(五)转移内部单位材料、劳务费用来操纵财务成果。企业管理者为了少计资产价值,多计主营业务工程成本,少交所得税,将应在专项工程中列支的工程成本,转移到主营业务工程成本中,导致企业资产价值失真,成本资料失真。――一
三、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分析识别
(一)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充分关注。
(二)关注企业管理者对注册会计师解释性说明或保留意见的说明。根据有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企业管理者应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加以说明。使用者在阅读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后,再关注一下企业管理者的说明,就可更清楚地了解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三)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率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异常变动项目,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四)关注现金流量表。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易受人为操纵,而现金净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基本上无法操纵,因此,现金流量表被称为企业经营成本的测谎器。使用者可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前者大大高于后者,表明企业已确认的利润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企业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五)关注非经常性损益。企业的利润总额由主营业务利润和非经营性损益(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净收入等)组成。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应分析在利润总额中主营业务利润、非经营性损益所占的比例。如果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比例过大或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时,就要考虑企业是否在利用资产处置收入、补贴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