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企改制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晓芳

  [摘要]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及支持出版、报纸杂志、文化、电影电视、广播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改制。但各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国有资产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处置进行分析,探讨采取什么措施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党中央对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维护国有资产,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拟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来分析,提出了确保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以期把好国有资产定价及转让关,堵死国资流失的渠道,实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现状
  
  与10年前中央政府十大产业部撤并而推行242家科研院所由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的体制改革相比,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覆盖面更广,涉及单位更多。就目前的政策导向看,国家鼓励及支持出版、报纸杂志、文化、电影电视、广播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改制,涉及的改制和拟改制事业单位近3.7万家。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有利于为民众提供更高层次、选择性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提高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及质量,更有利于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但是放眼望去,在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其在转企改制后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目前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相当部分的单位,把多余的办公场地、资源或品牌租赁给一些经营人士,从中收取一定的租金报酬,放入单位的“小金库”;有些单位则通过财务造假,将原来本不该计入负债的项目计人负债,将本应计为资产的项目故意少计或不计,建立并且隐瞒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二,有些事业单位的一些非经营性资产在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一些企业在进行国有资产价值评估时,对于无形资产进行不评或少评,把土地价值低估;还有国有股权转让时不客观考虑资产的增值性等,评估出的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也是常见的国有资产低估和流失的方式。例如,有的单位在资产评估中虚造数据,既不查账,又不核物,凭空捏造,甚至出现有的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做竣工结算,资金、原材料、成品、仓库物资等账目不清楚的怪现象。这种清算、评估事实上成了“走过场”。第三,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长期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造成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文化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能保值增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的原因
  有些单位管理上的不规范和失误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事业单位在改制转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财产清查登记(含无形资产)。对于产权归属不清的应依法进行产权界定,产生纠纷由地方国资部门负责调处。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国资)部门、中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清产核资,搞好资产清查、登记工作。改制单位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编制评估基准日企业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册。而有些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责任没有认真落实,单位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财产账目不清。或为了私利做假账、坏账,压低净资产值,虚开发票中饱私囊,给资产清查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从而很难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2、监督方面的原因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是没有被审批及监管部门发现,或者审批及监管部门发现后不处理或不及时处理,都或多或少与审批及监管部门的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有关。我国国有经济中存在独特的多层次“多元化委托代理关系”,但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针对代理人的制衡与监督机制,造成了产权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体制性根源。对国有资产价值认识的不统一,对国有资产流失犯罪认识的不统一,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忽视,从根本上造成监督的力度不够,进而无法对国有资产准确地审计评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经营投资管理过程中的原因
  第一,经营决策、投资失误,在中外经济合作过程和经营管理中忽视对资源性资产的保护,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二,产权变更、改组、改制并购过程中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在改制过程中清产核资不彻底,或者进行清产核资时只将账面资产作为清查值,进而使得有些账外资产无法纳入改制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有在文化单位改制过程中权力资源滥用某些领导擅自作价,干预产权转让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有的甚至与中介机构恶意串通,采取“高值低估”等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第三,破产^生流失。国有企业破产后需要短期内实现资产变现,实际操作中往往资产变现低于资产评估值,大量资产从账上消失。还有单位破产给银行带来损失,大量贷款无法收回,或者为逃避债务剥离优良资产,将原企业财产瓜分殆尽。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
  
  要发展规范的文化企业,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和微观基础,必须对国有经营服务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要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在改制进程安排、改制的形式选择等方面采取更为科学、灵活的方式。
  
  1、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不断健全和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净化资产评估中介市场,不断加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的特点,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为文化事业单位顺利进行转制提供制度保障。
  
  2、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国家对中介市场的监管,实 现国有资产的准确评估
  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应由授权经营主体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质、评估项目的经济行为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核准,并实行评估结果公示制度,接受职工监督。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报告中对改制转企事业单位有无无形资产独立发表意见,并对无形资产评估作价,纳入改制范围。资产评估报告由地方国资办进行核准或备案,其核准和备案文件是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产权交易、工商登记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评估结果由主管部门审核后,出具审核意见,报地方财政(国

资)部门备案。土地资产报地方国土局备案。
  
  3、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也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要对无形资产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立法,健全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条例,为文化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如果其资质及品牌影响力大,要对其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作价,允许其以评估后的商誉、名称、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人股。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运行各个环节
  不断完善内部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在内的规章制度,坚决按章办事,规范资产的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清产核资,并做到管好收入,专款专用。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应由地方财政部门委托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并对审计结果的合规性进行审核,核批审计确认的资产损失。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国有资产的转让程序进行公开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还要建立和完善资金走向跟踪、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奖惩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文化事业单位,可以选择转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法人。在事业单位进行产权多元化改制中,因为文化事业单位事转企改制,意味着其被推向市场公平参与竞争。这些领域经营及竞争的知识密集性特征,决定了经营者在事转企改制后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大作用。为了强化市场化的竞争意识,政策上要允许并支持经营者个人出资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可以实现经营者自身利益与改制后公司发展的紧密捆绑。
  
  5、强化监督制约,增强责任意识
  健全经营者激励与制约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监督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即要通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方式,对某一投资决策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合理,从而避免投资失误;加强财务监督,注重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加强社会监督,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和市场等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6、提高维护国有资产产权的意识
  要培养全社会珍惜和保护国有资产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消除各种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的消极,£哩,形成健全的防范意识。
  在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中,应结合国企改制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思考,采取更为科学、灵活的方式,严格把关,防治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单位改制成功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能仅以“防”为主,而是要设法保持其改制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义亭: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8(10)
  [2]崔建民:试评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6)
  [3]王美玲:当前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叫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