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标准化对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与结构的推动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 娜 张 杰
【摘要】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与结构已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现代的首要战略任务。要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与结构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经济体制的完善,离不开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本文从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经济体制完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方面的推动作用入手,阐述标准化对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与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标准化 科技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 经济质量与结构
要实现经济质量与结构的提升,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是经济质量与结构提升的动力。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最强有力的因素,当科技进步与生产要素相结合时,必然会改变生产力的配置状态,而这种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生产力配置就会成为产业结构演化及经济结构转换的基础。二是经济体制的完善是经济质量与结构提升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调整供给矛盾的基础,它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合理流动,与此同时,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推动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力手段,且自始自终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演进。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是提升经济质量与结构的有效途径。而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因此,标准化对中国经济质量与结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标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1、有效减少科技创新中的风险性
科技创新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积累过程中的突破,它具有明显的风险性或不确定性。科技创新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创新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市场的风险性、技术的风险性和管理的风险性。推进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的目标、过程、结果都具有引导作用,使得各种行为变得可以预测和易于管理,从而减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削弱了科技创新中的市场风险
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化体系,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即建立畅通的标准(主要是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科技研发信息交流机制。即以市场需求来确定科技研发项目,根据掌握的市场和顾客对产品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研发,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同时将市场需求的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以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占领市场。技术标准通过市场作用可以推进科技创新,减少科技研发创新的市场不确定性。
(2)降低了科技创新中的技术风险
标准化则是技术积累的平台,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标准的制、修订过程实际上就是经验和技术的“创新-普及-再创新”的过程。因此,推进标准化,实现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创新的同步进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积累与支撑,推动了科技创新,减少了创新中的技术风险。
(3)减少了科技创新中的管理风险
科技研发创新中的管理风险是由于科研主体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益相关的市场风险,使得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在组织管理日常科研、协同各方正常运作、处理内外问题时存在的一些完全未知的或很难预测的因素或风险。而标准化最初就是被应用于管理领域的,随着管理的现代化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管理体系标准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管理标准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出现了一个个管理体系标准,例如,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等。这些管理标准体系必将有效的减少了科技创新的管理风险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激励机制
(1)是实现技术积累的平台
每一个新标准的产生都标志着某一个领域或某项科技研发成果被规范化。标准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和积累科技研发创新经验的过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广和普及已被规范化的科研成果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是以新成果代替旧成果,是科技研发创新的深化、提高过程。标准化的基本功能就是总结科技研发创新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从而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吸纳国外先进技术与标准,强化技术融合,提高产业化技术运作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国际标准化的需要。
(2)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平台
技术标准化在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资金的同时,也调动了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组织参与科技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主体开展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得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工作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建立起垂直协作体系,不断地推进科技进步。与此同时,由于标准的推进,企业可以根据标准合理安排产品的发展计划及同类产品企业间的生产分工,防止各企业盲目设计已经落后的没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从而提高了科技研发的效率。
(3)是增强科技成果市场适应性的平台
在我国,科技研发每年产生的相关技术果数量较大,但是能向生产力进行转化的却成少,不少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这种科技成果市场适应性差、转化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的严重脱节与滞后。推进标准化,可以使企业和科研机构运用标准化,利用市场的反馈作用和信息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而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市场适应能力。
3、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扩散
(1)是科技成果快速扩散的必要条件
一项新技术若要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推动。成果转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有科技成果本身和相关主体,只有标准化才能协调与统一这个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推进标准化建设可以使得科技成果的管理趋于规范化,通过技术升级、制度创新、组织科学和市场稳定等重要环节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重点科技成果的标准和推广计划,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扩散作用,借助市场和网络推广科技成果标准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达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2)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是创新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有很多种,技术标准化则是较好的途径之一。由于技术标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与权威性,科技创新的成果一旦转化为技术标准,就会被潜在的使用者广泛接受。只有技术标准水平高的科技成果,才能更快地被市场认可接受,降低二次开发的成本,减少企业采用科技创新成果的经营风险。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发标准,并竭力将其标准向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渗透,力争成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原形。当其他企业采用此标准时,就不可避免地采用其专利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便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
4、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标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市场规则,在一定程序上约束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规范了生产、交易和竞争秩序,减少了市场交易的复杂性,提高了市场运作效率,从而降低市场交易的费用和风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另外,作为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的标准在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快速地更新法律法规指定引用的相关技术指标,及时地调整市场准入和退出,为科技研发提供了方向和参考依据,对产品市场具有开拓作用,减少了市场的盲目性,节约了社会资源。
二、标准化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1、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1)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标准化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劳动耗费。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实现人、财、物、技术和时间等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所以标准化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使管理经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的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管理实践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用模式化的方式和规范化的要求加以表述,并进行推广与普及,从而实现科学化管理。
(3)标准的权威性强,比一般行政规定更富有科学依据,比较容易被人们尊重与接受,从而便于组织管理。
2、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标准化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最大限度重复利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也是标准化的一贯原则。近几年来,由于资源的枯竭与生态的恶化,资源和能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日本、欧盟国家和美国等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比较好的国家,更是强调标准在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标准,并使之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保障。
3、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要走标准化之路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生产专业化是发达国家发展高端产业的思路,这对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有着重要借鉴作用。要实现产品系列化与零部件通用化离不开标准的系列化与通用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构筑标准化平台,实现标准通用化与系列化,最大限度减少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建设与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标准合理安排产品的发展计划及同类产品企业间的生产分工,充分发挥系列产品的系列化、通用性强的优越性,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
4、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基于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新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而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却日益显现。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我国入世后,必须遵从国际规则,按照国际标准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特别是与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关的质量,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使自己的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进而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因此,标准化一方面推动了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敦促了企业必须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标准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1、市场是标准形成的客观依据
从标准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它是市场的产物,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产生。有了市场才有产品的交换,才需要在厂商与顾客之间、顾客与顾客之间协调统一对商品要求的标准。制定什么标准和怎样制定标准应根据市场或顾客的要求决定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标准化团体的最高决策者们在成立什么工作组、制定什么标准、由谁参加等问题上,都要按照反映市场要求的厂商成员的提议和参与来做出决定。此外,各标准制定组织还专门设立了保护顾客利益的部门,专门处理用户利益问题并且及时地根据用户反馈信息制定、更新、修订标准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在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我国技术标准落后、滞后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它综合表现为我国技术标准市场适应性不强,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标准必须尽快调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标准体制。
3、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实力,是市场竞争的至胜法宝,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石。一方面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的质量目标。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和检验制度,但判定的依据则是标准。当然标准只有当它能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时,用它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才有意义。否则,即使合格品也毫无价值,因为它不可能被市场接受。另一方面,标准化管理与生产是质量安全的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能是制定几项规章制度,就能解决问题的,它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理论为指导,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在这方面,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例如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就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吸收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颁布的。
4、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严格的市场规则并存,这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条件。市场规则是市场本身的要求,它包括一系列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规则、标准和各种行为道德规范等,共同结成一个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标准之所以成为市场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法规难以对商品的质量和有关性能做出具体的规定,便把这项任务交由标准来承担。因此,标准成为支援法规、配合法规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调整和限制的工具,也成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公平竞争秩序的技术保障。另外,在市场日益全球化和高科技化的今天,国际标准有形无形地起着国际市场中公认的游戏规则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
综上所述,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标准化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标准化不仅渗透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新的产业,成为新的生产力的桥梁。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标准实施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因此,标准化已经成为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提升经济质量与经济结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注:本文得到安徽合肥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09KY
11RW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宝贵、窦以松、肖新民、王岚: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战略研究(三)――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策略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04(5).
[2] 高本虎、李贵宝、窦以松、肖新民、王岚: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战略研究(四)――技术标准通过市场作用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05(1).
[3] 王理:探讨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战略[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3).
[4] 张军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报告[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5] 李春田: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对未来的追求[J].中国标准化,2004(10).
[6] 何兴强:中国能源资源报告[J].广东科技,20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