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庆余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首先是整体应注意的事项,然后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角度讨论。
  【关键词】高校财务 预算 绩效管理
  
  一、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在财务预算编制中应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基础资料。通过对各院系、部门人员的编制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为细化收支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同时应合理测算各项可能收入,不仅应测算高校可控制财力,还应将院系的创收、横向科研收等不可控收入纳入预算中。第二,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应加强支出过程监控,尤其是注重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管理。第三,在财务预算绩效考核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呈现多层次、多因素的立体结构。
  
  二、增强前期预算绩效编制
  
  1、正确编制部门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计划。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是指高校下属的院及其附属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并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报学校财务处的预算管理办公室,经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最后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全校的总预算。
  2、强化激励,实施合理预算奖惩。学校实施的部门责任预算,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勾画出了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蓝图,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学校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各个部门自主管理的境界。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而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标。
  
  三、实行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
  
  1、建立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库。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庞杂的信息流,如果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无法迅速、有效地得到必要的信息,那么,评估者就无法对被评估者的绩效进行合理的控制,绩效管理职能就无法发挥。绩效管理对信息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管理过程实质是信息过程,信息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2、资金集中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在“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原则下,高校财务以学校管理为中心,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分散到学院管理。如果资金有学院自行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分散。资金结算中心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各学院的资金统一由资金结算中心管理,资金相互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3、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监控。应通过审计的方式,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监控。对当年预算支出安排的审计,可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进行。审计人员经费,要考虑人员经费的安排是否打足,是否强化了效益意识。对公用经费的审计,首先对占用很大比例的公务费安排的审计,因为合理的公务费的开支是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其次应加强对重点及新上学科建设费用的审计,看是否符合重点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再次应注意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房屋修缮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与付款环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和实物资产的领用环节是关键点。高校必须针对采购过程中存在回扣等现象而导致单位资金流失或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等问题进行控制,控制的重点是采购决策。应实行有纪监、审计、财务和专家参与的集中招标制度和预算审计制度,加强请购、审批、验收、付款等环节的规范,形成采购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除了规范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之外,应强调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等关键环节实施控制。财务部门应确切掌握和控制项目基金拨付频率、规模和速度,严格遵循先审计后开工、先审计后付款、先审计后结算的“三先三后”原则,强化工程监理和验收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及效率。
  
  四、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1、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绩效目标是编制预算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通常被高校预算编制所忽视的环节。如果想要拥有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首先就要有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宏观目标可以分解细化为短期微观的绩效目标,而预算就是实现绩效目标的资源配置工具。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一组绩效指标建立联系,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
  2、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种类中既包含资产绩效、校产绩效等财务指标,也要包括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声誉绩效等非财务指标。第二,整体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指标群。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第三,可比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建立。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
  3、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设计。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首先将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校产绩效、声誉绩效等六大层次。然后在这六大层次中选取共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衡量,这样就构成了表达高校预算导向的绩效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2] 王莹、刘佳红:浅谈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关系及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2004(7).
  [3] 谢宣正:层次分析法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劳动,200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