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新艳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薄弱,存在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薄弱等问题。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现代企业是一个具有委托代理关系、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管理程序并按照规范化进行操作的社会法人。在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下,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防止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获利能力,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其最原始的内涵仅指内部牵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管理行为的细化、管理要求的延伸与拓展,就逐渐地深化为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等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权威部门还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定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
  2、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目前,由于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也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是千差万别,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3、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4、会计控制相对弱化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5、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薄弱
  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经营决策者个人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投资决策及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为少数人操控,而企业经营决策者个人几乎不用为企业“投资失误”承担任何成本,导致企业投资失控,风险加剧。
  
  三、形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不发达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影响时时处处可见,市场竞争不规范,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控股股东往往操纵了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对财务报告的约束就显得很弱。董事会中大多是控股股东代表,而且绝大多数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利。监事会成员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与被监督者是上下级关系,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作用有限,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结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3、缺乏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促使企业管理层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趋于一致,是内部控制发挥其效能的关键。而我国企业对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政策,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企业管理人员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中所能够获得的效用远大于从公司利润中获取的剩余索取权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便会自然凸显出来。
  4、所有权和经营权制约失衡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两权的有机制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所有权取代经营权。而今天,在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呼声下,国有企业中又趋向于经营权取代所有权的极端。因为至今,我们并未形成一套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实际上,所有权是缺位的或虚拟的。经营权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则会产生滥用职权、经营者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这样,势必导致企业控制环境恶化,会计信息依需而做,内部审计不被重视等等。
  5、监督机制弱化
  监督机制的弱化,使内部控制失效者不能产生压力。包括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在内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内部控制是伴随着长期管理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强国家对企业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应采用以下全方位多层次和谐发展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这一结构的建立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切实保障两权分离:严格限制董事会与经理层重合,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在董事会下分别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使之成为一个有能力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经理层进行检查监督、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机构。但同时也应保证经理层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制衡过渡。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以约束控股股东利用控股地位侵犯中小股东和公司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董事会对公司高管人员的监督,减弱内部人控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完善监事会制度,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
  2、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内控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制度规范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规定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并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3、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
  好的管理方法最终还需要人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企业中的每位管理者和员工都是内部控制施行的主体和客体,并通过自身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在内部控中的位置和角色。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分工,与整个企业积极协调一致,才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4、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应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是世界各国公司管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我国目前公司的现状而言,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中避免空洞的说教,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5、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6、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
  我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问题更加突出。许多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管理跨度大、地域分布广,内部管理困难重重。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管理者由于能力、时间、精力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对下属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将企业所有职能部门和子企业、分企业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异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速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具操作性。我国企业应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内部控制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不仅是内审部门的责任,或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事。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领导、经营管理者、单位职工、大家齐抓共管,才能把内控工作做好。只有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大力提倡和营造一种“控制文化”,充分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加强企业的信息与交流,降低和避免风险发生,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控制活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12).
  [2]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3] 高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04(50).
  [4] 彭涛:企业内部控制功效发挥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