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蘑菇种到苏丹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莫 寒

  在苏丹华人圈中,山东农民范传钊的名气可不小。2005年,他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种植中国蔬菜的农场,雇用了20多个因为部族冲突而流离失所的达尔富尔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最近,他培育的“苏丹第一蘑”还吸引了苏丹农业部官员。
  
  建起大冷库
  
  走进老范的农场,就想走进中国南方的一个小乡村,这里狗叫鸟鸣,绿树成荫,绿油油的蔬菜郁郁葱葱。占地面积达150多亩的农场里,种着芹菜、大白菜、油菜、小白菜、菠菜等各种中国蔬菜。目前,这些蔬菜主要供应给当地的中资公司和一些超市。
  老范是一个40岁开外的敦实汉子,一看就是一个实诚的庄稼人出身。
  一见到我,他就兴冲冲地领我去冷库看他的蘑菇。来到冷库门口,只见一个农技师正在摆弄一堆棉籽壳。老范介绍说,棉籽壳是做蘑菇的主要原料,1斤棉籽壳一般能产1.5斤蘑菇。
  苏丹是非洲长绒棉产量较高的国家之一。当初正是考虑到当地有丰富的原料供应,他才萌发了试验种植蘑菇的想法。
  但是,光有原料还不行,种植蘑菇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适宜蘑菇生长的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但苏丹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国家,湿度也很低。因此,种植蘑菇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温度降下来,而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范充分利用起冷库。他的农场里建有两个冷库,可以储藏1000吨蔬菜,是苏丹惟一拥有大型冷库的农场。老范利用夏天蔬菜种植淡季、冷库比较空闲的时间进行蘑菇种植试验。
  由于中国国内的蘑菇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老范确信,只要温度和湿度控制得当,就一定能让蘑菇在苏丹的土地上长出来。果然,老范的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后来,他还建了一个实验室,用来试验新的蘑菇菌种。
  
  争买“苏丹第一蘑”
  
  目前,老范农场里的蘑菇产量还不是很大,每天仅向当地市场供应i00斤左右。但是,由于当地人很难吃上本地产的蘑菇,因此,老范培育的蘑菇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
  当地人给老范培育的蘑菇起了个“苏丹第一蘑”的称号。老范说,他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叫出来的,但他的蘑菇在苏丹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老范的“苏丹第一蘑”主要在当地超市里销售。当他把蘑菇样品给超市负责人看时,对方感到很惊奇,询问这是哪里来的。老范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种的,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很多吃过“苏丹第一蘑”的人都说,这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是无公害蔬菜。
  当初,老范在进行蘑菇种植试验时,特地托人从国内带来一批蘑菇菌种。
  由于菌种的存放温度不能超过摄氏35度,因此,存放的试管必须放在保温箱里保存。然而,在喀土穆机场海关接受检查的时候,海关方面却以不清楚试管里的物品为由,扣下了菌种。
  老范苦口婆心地向海关官员解释这是蘑菇的种子,仍然无济于事。这可急坏了他,因为时间一长,保温箱里的温度就会回升,菌种就会死亡。
  最后,老范几经周折从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开来了证明,海关方面这才同意由苏丹农业部取样后放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1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