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升位工作的新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新文

  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县域突破”战略。5年来,大安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举全市之力,实施重点突破,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到2004年末,GDP比 1998年增长234.9%,年均递增18.9%;财政收入实现18106万元,比1998年增长68.2%,年均递增1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6400万元,比1998年增长8.5倍,年均递增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5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57.1%和65.9%,年均分别递增14.4%和8.8%。2001年全市实现了“一年升两位”的目标,先后被省和白城市评为县域经济整体升位优胜市和标兵市。 2002年,大安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在吉林省排序中再次跃升两位,荣获吉林省县域经济活动优胜奖。2003年,大安市又获白城市县域经济升位优胜奖。2005年,按照吉林省关于县域经济升位的新要求,紧密联系大安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升位意识,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在10个方面实现县域经济升位工作的新突破。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力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国企“双退”
  
  在退出模式上,坚持因企制宜,实施“六个一批”。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一批、整体转让一批、剥离重组一批、股份合作一批、依法破产一批、先租后售一批,全面加快国企“双退”步伐。在操作运行上,坚持依法规范,做到“三个一定要”。国有资产一定要严格评估,摸清家底;公开竞标,防止暗箱操作;职工代表大会甚至是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必须征得绝大多数职工同意。银行债务一定要妥善解决,合理、合情、合法处置银行债务。职工安置一定要优先考虑,出售资产所得优先补偿安置职工;探索付现补偿、转股补偿、投保补偿、风险抵押补偿等多种办法,多途径转换职工身份,促使国有职工退出国有身份。在组织保障上,坚持宏观统筹,强化“三种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加强对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逐户研究落实改制方案,成熟一户改制一户。强化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强支付能力。完善配套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依法保护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保证国企“双退”工作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工业提速
  
  着眼于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新趋势,进一步做大骨干企业。加大融资力度,推进明胶公司三期扩产改造,力争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加大招商合作力度,扩大汽车靠背公司汽车座椅总成和汽车靠背芯生产规模。加速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步伐,推进与兰石集团合作进程。加大攀高靠挂力度,充分利用省轴承集团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不断加快汽车轴承企业升级改造步伐,着眼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新要求,进一步做优工业园区。出台优惠政策,实行封闭管理,引导扶持工业企业由城区向郊区转移,向乡镇延伸,以大安北、安广、舍力、两家子4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使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农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进一步做活民营工业。促使吉祥米业、安大牧业、汽车靠背、采油设备、大发实业、联谊罐头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大安市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
  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汽车和石油钻采配套、橡胶化工、服装制鞋、烤烟、白鹅等产业的规模,壮大其经济实力。整合汽车配件行业,早日加入省汽车零部件集团。发挥服装加工贸易园区和广宇服装协会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服装生产企业,打造联合舰队,增强整体竞争力。全力以赴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使工业集中区真正成为吸引项目的载体,促进工业化的平台。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农民增收
  
  立足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规模,使农业由低效、弱质产业向高效、强质产业转移。立足牧业兴农富民,突出牧业主导地位,发展股份合作牧业经济,有计划发展牧业园区,发展牧业强乡、培植一批牧业专业村屯、专业大户,真正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的主导产业。立足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巩固壮大烤烟、白鹅、芝麻、肉用牛羊等农村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元葱、棉花、桑蚕、奶牛、肉食鸡和水田的农业综合开发。培育壮大安大牧业、先达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各项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城镇建设
  
  按照“西移北扩、沿江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速度。加强以安广镇为龙头的10个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净化、亮化、绿化”工程,真正使大安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项目建设
  
  用好3种资源,聚集项目建设要素。
  着手编撰《天南海北大安人》,依托外地的大安能人、名人、“财人”,完善项目人才网络建设。加大自然资源开发,打“生态牌”和“特色牌”。加大区位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公路、铁路、水路三大优势,吸引域内外客商投资兴业。
  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主攻城乡道路改造、退耕还林还草、通讯设施建设、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扩大城乡就业人手,主攻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不看数字看实际,不听汇报看现场,将项目完成情况记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民营经济
  
  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者有功、纳税者光荣的思想,大力宣传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落实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融资等方面,全方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倡导全民创业。鼓励干部职工走出机关,创办实体,参与经营管理,带头创业,带头掀起全民创业高潮。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增收节支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的稽查管理,力戒跑冒滴漏。改进征管方式和作风,严格执行财政收入责任制,分解指标,落实任务,确保实现均衡缴库。第三产业要大力扶持商贸、餐饮、娱乐和旅游业,积极培植潜在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能压则压,能减则减,保工资、保救济、保稳定、保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劳务输出
  
  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注重对输出人员进行技能、法制、择业和安全等知识教育,提高输出劳务的综合素质,尽快实现劳务输出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短期就业向稳定就业转变,由低工资向高收入转变。拓宽输出领域。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努力建好新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实现劳务就业领域多元化。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上实现突破,抓实软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政务大厅作用,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做到收费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三公开”,实行“阳光”作业,落实窗口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提供最佳服务。建设软环境“绿色通道”,对域内外投资商上项目、办企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行领办代办。打造诚信大安,加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软环境监督站,设置软环境“110”,抓典型公开“曝光”,坚决杜绝“三乱”现象。
  
  在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上实现突破,抓住扩权机遇
  
  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好“面对扩权怎么看、跨越发展怎么干”大讨论活动,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市里的要求,将“扩权”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人头。尤其是对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审批、税收抵扣、技术改造以及省级共享分成收入等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权限,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大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云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