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山东服务业发展:基于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荣

  [摘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东部沿海开放省份,山东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差距突出,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产业素质都严重滞后。加快山东服务业发展,需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步伐、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服务市场开放等。
  [关键词]服务业;山东省;产业结构;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6-0080-04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发展滞后问题仍很突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山东服务业的发展。
  
  一、山东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的服务业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产业素质都严重滞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与山东的经济强省地位不相适应,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总量小,发展慢,比重低
  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78.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总量(各省市之和)的7.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1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位;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7%,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横向看,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比浙江略大(浙江为6288.24亿元,山东为6978.82亿元),但与广东、江苏差别较大,分别少3987.75亿元和838.2亿元,仅相当于他们的63.6%和89.3%。从占GDP比重看,2006年山东省为32.0%,分别比广东、浙江、江苏低10.3、8.2和4.3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服务业比重与以上三个省份的差距在扩大。与江苏相比,已经由2001年相差0.8个百分点扩大至2006年的3.4个百分点;与浙江相比,由相差2.9个百分点扩大为8.2个百分点;与广东相比,比重差距略有缩小,但依然相差10.3个百分点。从人均拥有服务量看,山东省与上述三省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2006年广东人均占有服务业增加值是山东的1.58倍,江苏是1.38倍,浙江是1.69倍。
  (二)发展层次不高
  与广东、江苏等省相比,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且差距明显。整体上看,山东省服务业仍处在产业演进的初级阶段。2006上半年山东省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分别比广东、江苏低507.2亿元、272.6亿元;金融、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比广东、江苏分别低1006.5亿元、159.3亿元。从内部结构来看,上半年,山东省传统服务业比重比江苏低3.9个百分点,比广东高5.1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比重比广东、江苏分别低9.9和2.0个百分点。山东省服务业呈现出强者不强、弱者愈弱的格局,与江苏的差距主要在总量上,与广东的差距不仅在总量上,更表现在结构上。
  传统产业比重高,服务业产业层次低。2006年山东省交通邮政、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46.3%,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别比广东和江苏高7.0和3.4个百分点;而金融、房地产、营利性等新兴服务业则仅占32.0%,虽然比2001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仍比广东、江苏分别低10.5和3.0个百分点。
  (三)地域发展不平衡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一是总量分布依然不平衡。2006年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市之和的比重,青岛市最高,为18.4%,比2001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其次是济南市,为14.2%,比2001年下降1.3个百分点;最低为菏泽市和莱芜市,仅占1.7%和1.0%,分别比2001年下降0.1和0.3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半岛城市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市之和的比重高达67.0%,仅比2001年下降O.7个百分点,其中济南、青岛两市所占比重为32.6%,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二是服务业比重差异大。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济南市最高,达到47.5%;而东营市最低,仅14.1%;各市间的最大差距达到33.4个百分点。三是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差别较大。服务业在各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各市来看,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的仅有济南市和青岛市,分别为46.6%和42.9%;淄博、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和滨州市贡献率在30%一40%之间;其余各市贡献率均在30%以下,其中东营市最低,仅为16.6%。
  (四)市场化程度低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城市服务业长期存在福利化和非社会化的倾向。目前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服务业其他众多领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垄断现象,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垄断过度,有效竞争不足。2004年山东省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35.9%,而粤、苏、浙均已经超过40%,其中浙江达到45.8%,超出山东省近10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的相当数量行业壁垒森严,民营经济难以进人,有效竞争不足,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五)产业竞争力不强
  产业竞争力不强主要是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低,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明显不足。2005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8.98亿美元,仅占全省的10%左右,而上海、广东服务业却占30%以上。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过百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7个。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外商在房地产业投资比重最大,占服务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的51.5%。韩国、中国香港投资仍居前两位,占全省的57.9%。新批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6个,其中美国国际纸业、法国标致等首次投资山东。投向服务业的民间资本、外资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进入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小。服务业的龙头企业、重

点发展区域辐射作用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业体色鲜明、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密集区。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31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山东省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第一梯队末位,列第6位,而且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列第一梯队之外。
  (六)专业人才短缺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山东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业人员比重、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比重“三低”并存。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都已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50%~60%。但山东省目前服务业比重仅为32%,就业比重仅为29.6%,不仅远低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内先进地区。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比重分别比江苏、浙江和广东低4.3、8.2和10.2个百分点;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就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1761.77万人,全部就业人员5960万人)比重分别比江苏、浙江和广东低约为5.0、1.0和0.5个百分点。从劳动生产率看,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40215元/人,分别是江苏的80%、浙江的77%、广东的62%左右。
  (七)支撑和服务生产的能力较弱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分布情况看,服务业发展是以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为主要表征的。按照二产带动三产、服务支持生产的原则,生产性服务业必然优先发展。目前美国不仅服务业占国民经济70%以上,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也为70%左右,是国际公认的结构上的典范。1995年到2003年,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下降了5.3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业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2004年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江苏为39.5%,浙江为42.1%,广东为38.4%,山东省仅为29.7%,分别比三省低9.8、12.4和8.7个百分点。2005年和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2.1%、32%。
  
  二、加快山东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为服务业的发展做好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地处孔孟之乡的山东,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总是忽视“商”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为人服务,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有的地方对上工业项目感兴趣,而对发展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有的人对发展某些服务行业心存疑惧,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要加快山东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与发展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离开了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强省,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二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之一。要破除“为人服务,低人一等”的思想,树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观。三是要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消费领域,增加服务业的发展需求,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二)加大改革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创新是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就服务业来说,创新既包括服务领域、服务深度的创新,也包括服务观念、服务方式的创新,更包括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制度上的创新。一是加快国有服务业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进程,逐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有效的投入产出机制。二是不断推进服务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在做好有关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实现营利性事业单位向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过渡,逐步减少甚至取消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投入,直至剥离挂靠政府机关的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机构也应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四是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服务业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加快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强化服务业国有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打破服务业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放宽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
  (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服务业的发展增加有效需求
  服务业中的众多行业与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直接相关,必然要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国第八位,收入水平不高。要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社会保障的建设力度,最大程度地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动机,扩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动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2.3%。要将60%以上的农村人口吸引到服务业的消费群体之列,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具体措施是: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改善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重点提高中低收入层次农民的收入水平;四是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农民服务消费的后顾之忧。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服务业的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只有人口相对集中,才能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和运输。只有聚集较高的消费群体,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因此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落实人口流动、迁移的各项政策,妥善处理农民进城后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降低农民落户城市的成本,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二是鼓励各类城镇根据自身优势,提升、壮大传统服务业的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健全公共交通网络,加快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三是支持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中心镇建立配套生产的加工基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建立小城镇工业园,促进小城镇产业集聚;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聚集能力,着力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种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交易和技术推广等产业。
  (五)改善内部结构,为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积极调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的综合运营效益。一是要振兴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是山东省服务业的主体,总量大,基础好,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大,仍是山东省强化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二是做大做强生产服务业。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物流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服务业一直是山东省的薄弱环节,总量小、层次低、发展慢,是山东省经济运行中短腿中的短腿。要立足山东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增加就业机会多”的生产服务业体系。三是要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信息、知识、创意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不仅是振兴繁荣山东省服务业的新亮点,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发展平台,尤其是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大资本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尽快把以信息、知识、创意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六)扩大对外开放,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然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心,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成为新的热点。山东省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利用好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领域,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尤其要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工作;三是要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同时鼓励国内服务企业外向发展。鼓励进出口业务量较大的企业直接在境外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餐饮旅馆、医疗保健、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服务业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
  
  责任编辑 赵 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