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维祝 李国健
[摘 要]本文以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查为依据,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动机进行了实证观察,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的主要动机是外部制度的影响;财务风险以及财务绩效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无关;转轨时期监管部门在公司治理的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股东在完善治理结构方面有着更大的动机;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无关;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机制尚未建立。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设置;财务风险;外部制度约束;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6}03―0061―06
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文献综述
由于时间以及国别的不同,学者们对审计委会员设置原因的研究结论有很大差异。早期的学者如EichenseherandShields(1985)对公司董事责任和监管偏好的研究认为:美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顺应日益增加的审计责任,并指出审计委员会通过提供在其职责中已实施了应关注的证据,可以限定董事会在法律诉讼中的责任。Marrian(1988)的研究发现英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原因是受其他公司的影响,另外的可能是特定事件的影响,还有一种可能是赶时尚。因此,Marrian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审计委员会只是一种“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学者们对审计委员会设置动因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Bradbury(1990)认为新西兰的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由于:增加已审计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帮助董事会完成其职责以及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能给公司带来较高的形象价值。Collier(1993)对英国审计委员会成立动机的研究显示,英国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原因依次为: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强调非执行董事的作用和有效性、帮助公司董事承担财务报告方面的法定责任、保护和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帮助审计师报告控制环境上的严重缺陷或管理弱点、促进董事会与内部审计师之间的沟通、促进董事会与外部审计师之间的沟通、增加公众对财务报表可信性和客观性的信心、帮助管理者承担防范舞弊或其他违规和错误的责任以及缓解立法压力等。Cobb(1993)的研究显示: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减轻董事会的职责、确立外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减少非法活动以及阻止财务报表舞弊。PorterandGendall(1993)对审计委员会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展原因进行的研究认为,公司失败是激发审计委员会产生和促使其职责改变的主要原因。Tumbutl(1994)以及CuthrieandTumbull(1995)的研究则认为澳大利亚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保护非执行董事,以免被管理层所误解。1996年Collier再次对审计委员会在英国出现的原因的分析证实:审计委员会在英国的普及可能至少反映了避免法律手段来解决公司治理缺陷的意图。(9Pomeranz(1997)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有利于为内部审计师和外务审计师创造一种高水平的工作环境。杨忠莲、徐政旦(2004)的研究显示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没有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动机。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不受大股东、经济规模和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但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公司董事会人数和外部独立董事的比例有关,因此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在董事会和外部独立董事的影响下成立的。
总之,学者们认为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阻止财务舞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2)减少公司非法活动;(3)公司失败;(4)减轻董事的责任;(5)强化非执行董事的作用;(6)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7)促进董事会与外部审计师之间的沟通;(8)外部制度或特殊事件的影响等。
二、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假设
假设1: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公司财务风险以及财务绩效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高低以及财务绩效的好坏,对于投资者的信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财务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较低;财务绩效差的上市公司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为了获取投资者的青睐,上市公司通常通过各种信号显示机制以示其信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理论上讲,审计委员会能够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以及公司经理层实施有效监管,对于那些资产负债率很高以及财务绩效很差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可以向投资者提供一个信号显示:即尽管这些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较高或者财务绩效较差,但由于对公司高管层的有效监管,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和提高财务绩效。因此,公司的财务绩效差、负债比率高是导致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诱因。则有以下假设:
审计委员会设置与上期财务绩效有关,上期财务质量差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公司上期资产负债率有关,上期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
假设2:审计委员会设置与外部制度约束
相对于英美等国,我国上市公司成立的时间很短,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一些制度或准则。上市公司为了履行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关规定,要建立董事会次级委员会。对于拟上市的公司来讲,必须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方可上市。由于外部制度有多种因素,我们难以直接测定外部制度环境对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影响,这里我们采用上市时间测定两者间的关系。则有:
上市时间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关,新上市的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的程度高于上市时间较长的公司。
假设3: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股权结构
大股东基于对其利益的关注,认为如果一种制度的设计对其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会采用支持的态度。在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外部监控机制较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被认为是发挥监控职能的关键机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设置审计委员会。同时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形成,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尤其是董事会治理的质量,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被认为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向流通股的股东以及潜在投资者显示其良好的信用形象,上市公司也会积极地设置审计委员会。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有以下的假设:
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设置审计委员会的积极性;流通股比率越高越有可能设置审计委员会。
假设4: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的特征主要有:董事会规模、董事持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等。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设置次级委员会有利于其提高治理效率,而审计委员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次级委员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用
的发挥是通过次级委员会实现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帮助独立董事直接接近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系统,以减少其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独立董事只有通过审计委员会才能与其他董事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提高其参与治理的效率;董事们基于对个人利益的关注,通常希望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监控机制。因此,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较高的董事以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积极性设置审计委员会。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有以下的假设:
董事会规模大的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独立董事比例高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大;董事持股比率较高以及持股董事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动机设置审计委员会。
三、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分析
我们根据对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调查,选取632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各项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的结果见表1。
对于假设1,表2数据显示,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高于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并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与我们的假设正好相反。这说明财务风险低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而财务风险高的上市公司并不重视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动机并不是基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形象,降低投资风险的需要。我们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委员会设置的相关分析也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显著性水平为10%。进一步表明财务风险低的上市公司较为重视治理结构的完善,而财务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则忽略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对于那些财务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视程度较低,因而意味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慎重。
审计委员会设置与上市公司各项增长率指标关系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人增长率低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而主营利润增长率则远远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但上述差异不具有边际意义上的显著性;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远远显著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这与我们的假设形成相反的结论。因此,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动因并非是由于上期较差的财务表现而引致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信用的忽略,即那些财务增长率差的上市公司并没有通过规范董事会的运作,增加投资者的信心的倾向。
表2还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期的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以及每股净资产显著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拥有良好财务绩效的上市公司较财务绩效较差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审计委员会的建设。进一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目的不是由于较差的财务业绩而引起的。
对于假设2,表3数据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平均上市时间显著短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说,上市时间短的上市公司与上市时间长的公司相比,更加重视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本身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监管的强制性要求。这表明政府的监管政策对于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假设3,表4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说明由于大股东投资于企业的资金比较多,较中小股东更加关注其投资的回报。当一种制度设计对其利益有益时会积极支持。但我们对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第四大股东以及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实证观察显示,他们之间未呈现显著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更加关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从这一角度来看,大股东治理有其积极的作用。
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股权结构关系的观察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比重略低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而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法人股比例高于未设计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略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但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计与股权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假设检验的结果并不支持我们关于流通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的可能性更大的假设。
对于假设4,表5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略低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但差别并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表明上市公司并未由于董事会规模的增加,而增强其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提高监管水平的动机;审计委员会设置与独立董事比例关系的实证结果显示,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微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但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尽管在监管部门的强烈呼吁下建立了,并且基本达到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但作为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的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还没有受到重视。
审计委员会设置与董事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以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比例的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目前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略低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董事平均持股远远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董事平均持股;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持股董事的比例也高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但上述差异均不显著。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董事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比例没有显著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持股激励没有促使董事对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产生更大的动机。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财务风险低的上市公司比财务风险高的上市公司更重视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财务绩效好的上市公司比财务状况糟糕的上市公司更注重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而财务风险大以及财务绩效差的上市公司并没有注重通过董事会制度的建设来提高其公司的形象,增强其信用。相反,绩效越差、风险越高的上市公司越不重视审计委员会的建设,这将使他们走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质量将更加关注。而良好的董事会制度建设,是公司较高信用的表现。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次级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高低以及董事会运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尤其对于那些财务风险大以及财务绩效差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将是其获得投资者信任与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控体系,也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绩效。
2.中国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只有20余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更多的是外部制度、法规强制性要求的结果,而不是公司本身的自发性要求,因而监管部门的监管制度与政策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市场约束程度较低时,政府的监管作用就更加重要。鉴于审计委员会的重要作用,监管部门应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
3.大股东在完善治理结构方面有着更大的动机。发挥大股东治理的积极性,规范大股东的治理行为,对于提升公司治理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4.上市公司通过良好的董事会制度建设,向流通股的股东提供其可能具有的良好的企业信誉和财务报表质量的意识还没有建立。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上市公司忽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流通股的股东在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设方面的意识较差。这主要是因为流通股股东的投机意识较为强烈,长期投资以及价值投资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因而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信用约束而致。
5.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上市公司尚未建立能够降低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使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这将大大降低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与董事会的运作效率。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机制也应相应地建立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