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冬姣 张旭升

  摘要:如何刺激有效需求是农业保险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国家开展财政补贴前后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个年度的农业保险数据实证分析证明,农业保险需求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程度、农户的文化程度等因素基本无关。而农险保费补贴对农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的人均收入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和农险需求关联度不大,在有保费补贴的情况下,显著相关。建议开展农业保险时险种设置多样化,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需求;保费补贴;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1)05―0053-07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我国农业保险(主要指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保险)长期处于“供需两冷”的状况,2007年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理论界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有效需求不足,并且有了许多实证研究。国内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农户对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而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总结。本文根据2001-2009年度我国农业保险的宏观经济数据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对农户保险需求的研究基于Neumann和Morgenstern等(1947)的期望效用理论。Arrow(1963)依据期望效用理论分析认为,只有风险回避型消费者评估自己购买保险的效用水平高于未购买保险的效用水平时,他们才会选择购买保险,如果保费过高,效用升高效应丧失,消费者将不会参加保险。许多学者以此论证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Peter Hazell等(1986)的研究认为农户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取决于期望收入、收入的变动程度以及农户的风险规避系数。t21Calvin与Quiggin(1999)的研究认为,影响农民参与联邦农业保险项目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补贴,而非风险规避。Serra和Goodwin等(2003)的研究认为,美国农民在初始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其风险规避意识减弱,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降低。Goodwin和Rejesus(2008)的研究认为,由于灾害救济和农作物保险都会使农户得到补偿,农场主们更希望持续获得特设灾害救济金而不是购买保险,因而特别灾害救济计划削弱了农场主购买农作物保险的动机,影响了农业保险需求。国外的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程度难以确定。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需求成正相关,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则与农业保险需求成负相关。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农业保险需求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庹国柱和丁少群(1994)、李军(1996)、刘京生(2000)、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等认为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有:保险费超出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保险险种不合乎农户需求;农户的风险和保险意识差;部分地区农户的非农收入占比高,对农业收入不重视;农户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分散风险,如多样化种植等。李汉文、王征认为农民要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进行需求表述,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表述渠道,而需求表述渠道的通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需求表述的质量。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与其他公共物品一样面临着复杂的“公共品困境”。后续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影响农户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宁满秀等(2005)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 Model)对影响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农业保险购买决策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生产行为。惠莉等(2008)运用江苏省10个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业保险需求与农户个人保费承担水平、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数、风险损失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保险金额等都有关。方俐等(2008)对湖北省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家庭总收入、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耕地面积及受访者的风险认知程度对其农业保险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施红(2008)对浙江省经济条件较好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8个试点县13个村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决策有刺激作用。候玲玲等(2010)通过对北京等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现状分析认为,财政补贴对刺激农业保险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补贴方式、补贴品种、覆盖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衡量农业保险需求水平的有效指标是有效农业保单的保险金额,但其是总量指标,只能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总的农业保险规模,不能表示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有支付能力的农业保险需求,而且各地农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农业人口存在很大差异,以人均农险保费收入来衡量各地农业保险的需求水平也许更为妥当。因而被解释变量为人均农险保费(BF)。BF=各地农险保费/农业人口。
  2、解释变量的选择
  (1)风险变量: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主要是为了分散农业生产中所遭到的灾害损失。虽然农户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仅仅是保障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风险所造成的产量或者成本损失的风险,而很少包括价格风险与政策风险等。理论上,农民上年度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越大,对保险的需求也越强烈,因而选择上年度的成灾面积来衡量,和人均农险保费相对应,具体选择上年度人均成灾面积作为解释变量(ZH)。ZH=上年度成灾面积,农业人口。
  (2)收入变量:有购买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收入高的农户可能会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投保农业保险,因而选择农民人均收入(NR)作为解释变量。当然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越强,农业生产风险对家庭产生的影响越小,因此对高收入的农户来说,如果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力度不强的话,其对这部分农户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农户的保险需求会下降。
  (3)保费补贴变量:保费补贴降低了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成本,提高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效用。因此选择将保费补贴(BT)作为解释变量。2007年,中央安排10亿元资金在6个省份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2008年又安排60.15亿元资金在全国继续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而在此之前,部分地区已经尝试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数年。因而将保费补贴(BT)设为虚拟变量,BT=0为没有保费补贴的年度,BT=1为实施保费补贴的年度。
  (4)文化变量: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保险的作用和特点,也可能越愿意采用保险转移的形式来规避风险。因而选择文化因素(WH)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做法为WH=∑农民的受教育年限×该学历农民的比例,同时假定不同学历层次标准的受教育年限,如假定文盲和半文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年,相应地,小学程度的为6年,初中的为10年,高中(含中专、中职)的为13年,大专以上学历(包含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为18年。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由于2000年以前的农险保费没有单独进行统计,数据散于财险保费中,较难获得,故本文采用2001-2009年的农险保费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的《保险年鉴》。成灾面积和农民受教育状况来源于2001-2009《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民人均收入来源于2001-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农业人口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本文剔除那些中间年份停办的以及尚没开展农险保费补贴的广西以及农业保险保费变化太大的湖南省,得到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有效数据。除中国人保开展农业保险外,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也一直在新疆开展农业保险,因为新疆开展农业保险的时间较长,波动较小,所以选择新疆作为代表来说明计量的过程。
  
  (三)模型的设定
  本文虽然搜集2001-2009年的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数据,但由于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情况相差很大,如部分地区中间还停办农业保险;各地经济发展不同,农民收入差距大;各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有很大不同,且不太相关,因而不便用面板模型,本文假设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是线性的,因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风险变量用滞后一期的值。由于有保费补贴这样的虚拟变量,假设虚拟变量对截距项和系数项都具有影响,因而模型设定为:
  BF=CI+C2ZH(-1)+C3NR+C4BT+C5WH+C6NR×BT+ε
  我们把新疆的数据代入,运用EVIEW5进行回归得到如下表1结果:
  
  从上表可知,ZH(-1)、NR、WH的伴随概率值较大,统计上不显著,且F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03087,表明方程有待改进。在原方程中剔除ZH(-1)、NR、WH,重新计量,得到表2结果:
  
  从上表可知,各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t检验,且方程的F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000045,整个方程统计显著,通过检验。模型最后为:
  BF=23.665889-183.4878×BT+0.073571×NR×BT
  依照上述过程,我们得到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回归方程,分为五类。
  第一类如下表3:
  
  第一类方程的形式为:BF=C+C1NR+C2BT+C3BT×NR。系数C并无太多经济含义,因为当人们收入为零时,保险的需求基本为零。收入变量NR的系数C1可以理解为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即人们收入增加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O时,方程为BF=C+CINR,当BT=1时,方程为BF=(c+c2)+(C1+C3)NR。
  第二类如下表4:
  
  第二类方程的形式为:BF=C+CIBT+C2BT×NR。同样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当BT=1时,方程为BF=(C+C1)+C2×NR。
  第三类如下表5:
  
  第三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NR+C2BT+C3BT×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1NR,当BT=1时,方程为BF=C2+(C1+C3)NR。
  第四类如下表6:
  
  第四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NR+C2BT×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INR,当BT=1时,方程为BF=(C1+C2)NR。
  第五类如下表7:
  
  第四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BT+C2BTx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0,当BT=1时,方程为BF=(1+C2)NR。
  
  (三)回归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风险变量即自然灾害的损失对保险需求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目前农户有多种分散风险的方法来降低损失,如收入的多样化,非农收入增加,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比重则呈下降趋势,农业收入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下降了。多样化种植,各种农作物对自然灾害具有不同的抵御能力,使得通过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亲友间的互助或借贷,使得对于小规模的灾害,农户可以通过自己或者亲友借贷来进行风险分散。这些分散风险方法存在造成了对农业保险的替代,从而使得自然灾害风险对农业保险需求无统计显著性。二是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仅限于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部分险种,而且仅仅保障产量水平不包括价格风险,险种较单一,保障的范围小,因而使得自然灾害和保费之间的联系不大。三是长期的“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很可能养成一种“熟视无睹”的惯性思维,加之对农业保险的了解不多,风险转移意识不强,因此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习以为常,对农业保险需求不高。
  2、收入变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2001-2009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农险保费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在第一类、第三类、第四类方程中,在没有财政保费补贴的情况下,收入对农险保费需求虽然有影响,但十分小接近于零,有了保费补贴后,收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影响显著。在第二类方程中,在没有保费补贴的情况下,保费收入是一个常数,和收入无关,可以认为这个常数是当地对某些农业保险的刚性需求或上年度的续保,但有了保费补贴后,同样收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影响显著。在数量最多的第五类方程中,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人均保费收入几乎为零,这类方程包括的省份不仅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说明收入和农业保险需求不太相关,但有了保费补贴后,经济发达省份边际保险需求增加较多,农业保险保费增长迅速。
  3、保费补贴变量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在所有的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影响都十分显著。在第一类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不仅对方程的截距项的影响显著而且对收入变量的系数影响显著,可以说保费补贴改变了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这类的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对安徽和重庆的边际农业保险倾向影响为正,但补贴变量的系数为负,整个截距项为负,由于收入变量的数值较大,乘以边际农业保险倾向的值大于截距项的值,因而保费补贴的影响显著。山西省的保费补贴变量对收入变量的影响为负,主要是山西省09年的保费相对08年有一定下降,但其截距项数值较大,总体来说,保费补贴对其影响十分显著。第二类方程、第三类方程、第五类方程的情况和第一类方程类似,即保费补贴变量显著影响了截距项和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第四类方程由于无截距项,因而保险补贴变量仅仅影响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
  4、文化变量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理论上,农户受教育程度高,获得保险知识的可能性也越大,也越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一些微观实证也证实了这种观点,如张跃华等(2007)对河南农村的调查。但在本方程不显著的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本文获取的数据只有九年,而九年文化变量的数值虽有增加,但增加很小,因而在统计上显示不出其影响;另一方面文化程度高的农民更可能从事非农业生产,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低,家庭生活受到农业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小,因而其农业保险需求小。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1―2009年的人均农险保费进行实证分析,概括结论如下:
  1、在目前情况下,农户有多种分散风险的方法以及农业保险意识不够,使得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的大小和农业保险需求的关联性不大。
  2、农户的收入增长和农业保险需求并不同步增长,只是有了农险保费补贴后,其收入增长和农业保险需求才呈现正相关。
  3、农险保费补贴能改变农户的边际保险倾向,即收入增长带动农险保费增长,对农业保险需求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4、农户的文化水平和农业保险的需求关系不大。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险种设置多样化。增加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农业保险,甚至开展广义的农业保险,即向农户提供包括种养两业险、农机具保险、农民家财和一般财产保险、农民短期健康险与人身意外险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保险保障。这种多样化、广覆盖的保险保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保险效用评估及保险意识的提高。
  2、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由于保费补贴对农业保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可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提供不同农业保险险种补贴,补贴保费的比例既可以因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可以依费率不同而高低有别。
  3、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尽管农户的文化水平和农业保险的需求关系不大,但我们认为农户的保险意识,是决定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农业保险,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农业保险是一种互助互济、以农养农、以丰补歉、自我积累、自我救助的行为,并不是乱摊派、乱收费,防止农民走向不信任保险和依赖保险的两个极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