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探究中愉快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三军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相关特征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结合本人教学工作实际,简单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一、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改进教法和学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进行学习的探索,让他们开阔眼界。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老师的指导也必须得当,否则,很容易受到限制。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引导学生去质疑、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对象,并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最后,指导学生分析、整理相关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免会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会与人合作,他们亲自实践,不仅获得直接经验,还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当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应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
  1.研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实施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那么,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第一,通读课文,创设问题情景。第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第三,选择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第四,进一步研读,解决问题。第五,交流和提高,回顾研究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结论,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要否定学生的结论,以正面鼓励为主,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除讲读课文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外,也可根据教材的设计进行专题阅读。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一道设计一些专题阅读。
  2.研究性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标》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要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命题作文会使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难以成文,做教师的再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使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不是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单一输出,而是要思维创新:第一,开展活动,积累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调查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学生去研究、采访调查的对象,设计一些问题,然后把他们看到、听到的语言材料加以判断,汲取有价值的,实现素材积累,并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联想,让其产生强烈的写作热情。观察周围事物,提取已有知识也可形成写作素材,此外,还有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使学生获取写作灵感,以上所述这些均是需要学生去研究、去观察、表演、采访的对象。第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获得一些有启发性的新颖材料,可将这些材料读给学生听,并通过学生的阅读体验,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学会思维、开拓思路,同时学会一些精品美文的创作技巧,这些技巧的获得,就需学生去研究,并将研究的结论去交流,进一步得以提升。另外,通过阅读,学生会有所领悟,并引出相应感悟,从而激起观察、体验生活的动因。第三,重视作文修改中的研究性学习。既然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之后,我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改,通过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第四,教师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这个档案中除了存留有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教师还应有研究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事例的分析记录,通过这个档案的建立,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三、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适应
  首先,我们要有课程意识,也就是教什么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只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较好地传授给学生。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人强调知识本身,有些人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对每个教师来说都将是新问题,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综合思考。其次,研究性学习是开放的,非标准答案的。接受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是从问题出发的,是调动、综合各科知识的活动,至少也是调动和综合本学科前后知识的活动,且常常要求学生去寻找、添加没有学过的知识。最后,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是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经常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敏锐性。
  另外,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上的新生事物。在其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理解、不支持,尤其是家长们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严格管理,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多提供一些能保证学生兴趣长盛不衰的动力,确保学生的思维无意识地停留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