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清菊

  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怎样面对新一轮课改,积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一些有效途经和具体做法;以期求得物理教学效益的“低投入”和“高产出”。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过于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参与;过于注重思维的敏捷性而忽视思维的深刻性。由于传统教学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重继承、模仿而缺乏对新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继承的能力;因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多数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物理教育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以下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营造开展创新教育的土壤和环境
  我个人认为:创造力人皆有之。高中物理教学迫切需要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这种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生共建民主、平等、合作教学秩序。
  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教师首先应当转换“师道尊严”的传统心态,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要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和信息的处理者。
  (二)做民主的学问。
  首先要淡化课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议的习惯;其次要克服思维的求同性,鼓励个性的独创,允许思维多元化的合理存在,宽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培养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历来强调“双基”,这是不够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强调发展、突出能力”,“学习知识、突出结构”,“教会学习、授以方法”。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该由原来的“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新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除了强调“双基”,又增加了新的“双基”:“基本态度”、“基本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讲就应该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启发下接受、在活动中探究,通过因特网自由选择;
  (二)重视学科渗透、重视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
  (三)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在互动中深化;
  (四)面向社会学习、重视整合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决不是培养物理学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所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相应的合理教学模式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采用“演示实验――归纳”模式;在“胡克定律”规律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模式;在“牛顿第三定律”习题教学中采用“讨论――引导式”模式等,教学中既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又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同时,课堂教学不是面对一个人的教学,而是面向全班同学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个体差异,例如:在“加速度”习题教学中采用“竞赛――讨论式”模式等,就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在不断向前发展变化,都能拥有成功的喜悦和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与预测;某些综合性大、思维过程复杂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直觉猜测、再求解,能够培养思维的跨越性。
  四、加大实验的探索和设计,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角度看,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改进和加强。具体做法有:
  (一)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把一部分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下放给学生作为随堂实验独立完成。
  (二)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三)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物理实验的内容。
  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决不是只让学生会做几个实验和学会一些简单的仪器使用方法,或者加深一下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领会方法、体验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物理实验对于创新教育培养的独特作用。
  总之,创新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当前物理学科面对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省略或舍弃了许多妨碍这些追求的东西,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找回对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所必需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廖伯琴.中外物理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