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 飞
[摘要]物理学中的光学、力学、热学……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何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素质是人重要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科技信息时代发展对中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技校的物理教育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
创新,首先必须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创新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我国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习惯于自己修好路,领着学生顺着自己已修好的路到达目标。这如同给学生制定了一个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修路达到,但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带着走平坦大道,要么被绊倒,或迷路,甚至干脆放弃。这就无从提及培养创新意识了。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修路”的方法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就是有再大的困难,学生也能克服并且进步。因此,没有创新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创新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展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发掘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渠道。
1.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需要是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而且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精神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比重就越大。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意志等均属于情感因素。因此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参与精神及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无疑会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创新动机。例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分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讨,发现问题,亲自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然后介绍此现象在物理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从课堂教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们根据所要研究的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探索多种解决的新途径,新方法的思维方式。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抛弃旧式的单向传递方法,将新知识的传授设计成师生共同再发现,再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以便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老师在课堂内容处理上所体现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可以引发学生探讨、思索物理学的深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权发表见解,“学起于思,思凝于学”。这样就激发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老师通过课外活动,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
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的物理现象很多,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通过兴趣小组来共同讨论,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就地取材,开动脑筋,自己设计小实验,自己动手制作学具。不仅加强了对课本中的小实验的指导,还能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勤动手的习惯。使学生看到一根钢,就可以顺其联想到力,磁等物理现象。通过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拓更宽广的空间。
四、改革教学评估体系,鼓励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的评估对教学有导向作用,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评估注重客观性试题的设计,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教学评估中,应设计一些能发挥学生创造能力试题,不只注重对知识的掌握的考察,还能对学生技能进行考察。通过评估体系的改革,激励教师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素质,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挖掘,就可以达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