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创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婷婷
[摘要]在目前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硕士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思路―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 就业指导 工作体系 金融危机
目前,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头戏!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在不断深入研究研究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下,本文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促进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一、建立高效就业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引领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院的各重要职能部门,上至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下至导师、辅导员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精心构建一个以就业工作职能部门为主导、各院系为主体、学生社团和其他重要职能部门为辅助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以便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和学生团体的资源,让各院系在就业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学生社团发挥协助作用以及其他重要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作用。学生工作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的负责人与辅导员定期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研,积极了解学生择业观和就业动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至上而下地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层层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到位,毫无疑问领导对就业工作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切切实实将就业问题作为党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各个学院的领导、就业负责老师定期对各系进行就业工作检查和测评,听取就业工作的汇报,了解未就业同学状况,展开讨论、交流工作经验与方法,提出对策措施,上下形成了“全员重视就业、保障就业”的良好氛围,这一机制能使院系的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与社会用人需求相一致,尽量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办学弊端。
二、学校要放低身价,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在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式下,学校更要主动出击办好校园“双选会”,把用人单位请进来,为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牵线搭桥。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学校还要对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单位进行的筛选,参加招聘会的单位主要以直接招聘为主,尽量减少实习、见习岗位。学校在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请进来”的同时,更应该实行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与具有资金优势和市场机制的高新企业联合,创立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这一“走出去战略”。通过教学、科研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在科研和生产的实践中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学校更是要积极推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拓展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系统培训中增强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这些项目的创立都与一些较大规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联系,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为毕业生有效择业和充分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三、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就业信息机制
首先针对广大的毕业生们,应该及时开通毕业生就业工作网,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实现了就业指导工作在方法上和手段上的创新和转变。通过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各种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平台例如网上就业测评服务、毕业生视频就业推介等。
针对各用人单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往往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来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零对接”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引得学校培育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规划引入研究生教育环节中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塑造清醒充实的自我,很好的解决学生们在毕业时对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的困惑而产生的“迷茫”。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兴趣、心理测评、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各行业主要特点、用人要求等职业介绍,使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从而求取自身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契合度,才会对个人的愉快工作和长远发展有利,职业目标定位不能盲目跟风。
有些毕业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自身的性格特长而盲目从众,找工作时不由自主地跟同学攀比,看到同学纷纷签约,按捺不住躁动,仓促签约;有些毕业生找工作时,缺乏必要的就业礼仪常识和技巧、面试中词不达意,着装不得体,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信心,导致自我推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无法给用人单位展示个人优势,取得良好的印象。毕业生应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常识,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合乎礼仪、表现自如得体。
此外,我们毕业生也应该摒弃“坐”、“等”、“靠”心理,时刻关注学校、就业网站、国家出台就业新政,充分调动身边的社会资源,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破除自负心理,多方尝试就业。在开展就业工作中,辅导员除了对未就业学生进行监督、教育以及针对性的推荐外,还注意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
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还停留在浅的层次教育指导上,借助这次金融危机,变坏事为好事,逐步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实施专业化指导,辅助毕业生成功就业,有效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卢思锋.转化压力为动力用好政策促就业[J].北京教育.高教,2009.7-9.
[2]刘向阳.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四个面向”新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89-90.
[3]郑秀英,任新钢,付志峰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北京教育,高教,2009.13-15.
[4]吴金华.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究.2009,(1-4):28-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6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