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积极营造对话氛围,创设对话情境,提供对话舞台,组织对话教学,在对话交流碰撞中体验一种生成的快乐,这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是阅读教学的本源回归,也是实现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对话 个性化 阅读 途径
  
  一、融入角色对话,加深理解体验
  
  注重感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一项要求。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对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倾向的纠正。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角色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角色,展开对话,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如上《一只小鸟》中,文章的结尾是:“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师:是呀,小鸟曾经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的欢乐,然而此时,孩子们却再也不能倾听小鸟的歌声了。当子弹射入小鸟心脏的一刹那,我们仿佛感到时间凝固了,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小鸟,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老鸟,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那孩子,你又会怎么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
  扮演小鸟的学生说:“我正要歌唱,只听‘砰’的一声,一颗子弹射中了我的心脏,我的心剧烈地颤抖着,啊,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对我?……”
  扮演老鸟的学生说:“天那,我的孩子究竟哪里做错了,你们为什么这么残忍!”
  扮演孩子的学生说:“看着小鸟的血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我的心开始不安起来,我杀死了小鸟,我们不该这样做的,我们只是想捉住它,没想到……对不起,小鸟,对不起,老鸟……”
  从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身处地之后,已感同身受,这种感受化作了鲜活、生动的充满灵性的话语。可见,把学生引入角色情境,在角色情境中进行对话,使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这样就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走进文本,与作者或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对文本产生真切的感受,实现体验的升华。
  
  二、联系生活对话,体悟言语内涵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跟我们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启动唤醒相关的生活体验,可以为更好地体悟文本的内涵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营造对话场,使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库存与文本融合沟通,产生对生活的新的体验,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获得新的发展。
  我在上《雪被子》一课时,品读句子:“小雪花轻轻地落……,麦苗觉得暖烘烘的。”
  教学环节如下:
  (1)齐读句子。读到这,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生提问,归纳重点问题:雪是冰的,为什么麦苗觉得暖烘烘?质疑、体会:暖烘烘
  (3)找一找和“暖烘烘”意思相近的词。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觉得暖烘烘的呢?学生交流体会。
  生:穿着厚厚的棉袄时,我觉得身上暖烘烘的。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时,我觉得身上暖烘烘的。
  生:盖着厚厚的被子,觉得暖烘烘的。
  师:是呀,小麦苗也躲在被子下,雪被子为它挡住了外面寒冷的北风,小麦苗也一定会觉得暖烘烘的。
  师导:你还在什么情况下有暖烘烘的感受?
  生:老师,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的时候,觉得暖烘烘的,我觉得很温暖,很幸福。
  师:你真是个用心感受的孩子,是呀,妈妈那温暖的臂弯,让我们觉得暖烘烘的。
  生:对啊,在妈妈的关心下生活,我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很幸福。
  生:我从小雪花“轻轻地落”,觉得小雪花就像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关心着小麦苗,让小麦苗觉得暖烘烘的。
  师:你真是用心地读书啊,真会学习,感受很深刻。
  ……
  学生在体验中表达,又在这种个性化的表达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使想象更为丰富,感受更为真切。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凭借,以学生的人生体验为依托,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为个性化阅读提供可能。
  
  三、鼓励质疑对话,推进思维深入
  
  个性化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中生疑,质疑、释疑。抓住疑点,作为话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一位老师在上《白杨》一课时,为了加深体验,引发探究兴趣,课堂中出示课件――荒凉单调的大戈壁滩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这样苍茫浑黄的背景衬托出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神韵,通过对比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内在审美需求和对白杨的崇敬之情。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拉近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然而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茫茫的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为什么白杨却长得这么直,这么高大呢?
  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学生此刻强烈的需求,也是需要探究学习的目标。就在学生处于这种“愤、悱”状态时,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多么的白杨啊!
  此时的学生,认真阅读,大胆揣摩,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感悟,重组新知识,深刻地领悟出了白杨的品格。
  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疑点契机,提供机会,组织讨论,适时点拨。激起学生的阅读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对话”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使学生自己的个性与潜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