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高职培养目标构建合理教师团队结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亚红 周静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的定位和内涵,而人才培养的完成离不开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的宗旨、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结构、培养合格的职业人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人 教师团队
作为现代教育的形式之一,职业教育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培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使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和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所认可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并呈多样性。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一些传统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还有些职业已经或正在消失。这些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体现灵活性和针对性,利用短学制的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实际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是我们在实施这个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出了问题:一是没有明确所培养的人才的内涵。二是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学时和实训实践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缺乏结构合理能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师团队。归结起来,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师团队两个方面。
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有素质、有能力、有发展的职业人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具有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简单来讲,就是培养有素质、有能力、有发展的职业人。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都不能脱离社会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所以我们要明确的是: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培养的是社会人。
职业教育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立足于所在社会并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改革实践已经使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应该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确定为“社会人”,从而全面发扬“社会人”人性中的自信、自主、自尊、自立、自强和自律精神,承认人的差异和多样性,遵守社会规范,团结合作,实行公平竞争,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人”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同社会相适应,并创造财富,形成个体与社会的统一。社会化是个人通过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形成个性,获得社会角色及社会行为规范,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人格塑造意义。人的社会化是从出生后就开始的,人与社会的适应性越强,统一性越高,其社会成熟度也就越强越高。人的社会化(社会成熟)程度的标准可以从其心理功能的成熟、政治角色的成熟、性别角色的成熟、家庭角色的成熟和职业角色的成熟等几方面加以衡量。人的社会社会化尽管从出生后就开始了,但每个人社会成熟的时间长短却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让每个人快速地成熟起来,以适应企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人,还应该是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人”。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教育,它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种形式,前者是培养工人和农民的教育,后者则为培养技术员的教育。前者通常被看作为工业、农业和商业内那些中等程度职业做准备的正规教育,而后者则为中等或更高程度的,与生产过程有关的知识及技能的正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世界银行曾从教学对象、教育层次进行界定,认为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做准备的,而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做准备的,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从这些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确切地说,就是企业、行业中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职业人”。
所谓职业人,就是有职业的人,是作为职业的主体因素和基本单位而存在的人,比如教师、工人、律师、农民、商人等等。职业人是由一般人或非职业人转变而来的,是经过择业就业实现的,一旦进入职业领域,就作为职业的主体和基本单位存在,具有特定的规范或规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跨入校门的学生培养成成熟的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准职业人,培养和谐的职业人才。所谓和谐的职业人, 是德才兼备, 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是能力与素质的统一。那么,这个所谓的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就是有素质、有能力、有发展。具体来说,有素质指的是具备基本素养和职业素养。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遵守基本做人原则、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创新性素养。职业基本素养是指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比如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而职业创新性素养是包括使命感、进取心、适应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等。
有能力指的是具备职业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创建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是指拥有专业面向岗位群和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技术知识、工作方法,善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职业关键能力是指职业迁移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完善、控制、组织能力等。职业创建能力是强调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有发展指的是学生就业后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发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一个一次性“成品”,还应该是具有延续的自我开发性产品。学生在走上职业岗位后,能够不断地以知识获取知识,以能力获取能力,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拥有自己的职业化之路。
三、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自身能力与水平。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的保证、也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一段时间以来,职业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教师团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
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践,结合其他高职院校的经验与理念,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设“教师+技师+社会培训师”的三师队伍,培养三有职业人。
这里所提到的“三师”教师团队结构是指教师来源的多样、社会化。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的问题,“出校门―进校门”型的教师占了相当多的数量,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则相对较少。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影响了实训教学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同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需求和变化,并传导和教授给学生的话,毕业生在就业和上岗后就会面临一个相对“真空”的阶段。
因此,随着社会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对于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来说,应该把社会师资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利用尽可能多的有利资源,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解决措施就是:引进企业技师、社会培训师等具有一线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实践能力的人才,结合校内教师资源,共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能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的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企业技师来自生产经营一线,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变化同时实践能力突出,可以担任实训教学指导工作;而社会培训师则因为专业从事行业培训,所以掌握规范标准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调整等,既可以充当实训教师也可以提供职业资格考证的指导工作。
2.优势
这样的做法能取得“三嬴”的效果。首先,学校受益:弥补了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了教师团队的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其次,学生受益:在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于行业的认识理解,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第三,社会受益:全方位的教师结构保证了学校的培养效果,以就业为导向,使走出来的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毕业就业到上岗零时间。
除此之外,这种做法也有利于校内教师的成长。通过构建这样的团队,教师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可以通过与社会师资的接触交流、企业顶岗实践等形式及时更新知识储存,保持与行业的贴近度,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师资来源多样、结构复杂的特点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首先,三师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结构,而应当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与和谐性的结构。如何使三师协调合作、合理分配教学工作、保证教学效果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次,与教师相比,社会师资有其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管理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如何吸引和调动社会师资的参与度、积极性,并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最棘手的问题。
总之,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职业人,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化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7,01.
[2]熊熙.加快实施高职两年学制改革.职业技术教育, 2004.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职院学制改革后,专业课拓宽就业面的模式研究》XJK06CZC050。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