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新的理念上好音乐欣赏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丽华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音乐欣赏;鉴赏能力;审美功能;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它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同时它还具有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等作用。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因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尤为重要。它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谈一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总之。音乐欣赏从其作用与效应上说,最基本的是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综合效应。无不是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引生“入情”。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比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Re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

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鼓励参与。引生“动情”。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务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3.课堂延伸,引生“燃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
  通过音乐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情”是贯彻其间的主线。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纲”;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顺利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胜券:抓住了“情”。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2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