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森

  健康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健康教育转变”。现代高等学校担负着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理应适应这一任务和要求,对学生全面实施健康教育。为此,我们首先对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认识,力求使我们的讨论有一个立足点,然后对高校体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联系高校体育的实际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从理论上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健康教育是针对“素质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健康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水平内充分发展,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力、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健康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健康,其中包括思想健康、科学文化素质高、身体素质好、心理健康和有一定的生活技能。健康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高校体育贯彻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健康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入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日本,提倡“打破教学计划一致性、硬直性和闭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为目标”;在德国,提倡“不仅要求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能力、个性,还要努力加强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在美国,强调“对学生体育智力及社会情感方面的细心培养”。在我国,表现为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等方面。世纪之初,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界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体育极为重视,但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
  (二)高校现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
  (四)考核方法竞技化注重竞技结果。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健康教育的关健是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体育过程教育,淡化结果评价,体育育健康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吸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对高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目的的进行重构。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理顺。
  (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代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突破口。高校在修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建议:(1)要更新、调整竞技运动项目的课程内容,逐步改革纯竞技式的运动项目教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流分考虑学生获得体育能力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把在校培养的体育技能带到社会和生活中去。(2)要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和乡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3)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生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4)增加综合性和针对性、趣味性的运动处方课程内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系统化和重点化趋向。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现教学法;因材施教的程序教学法与运动处方法;提高学生心理活动功能的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体育课程改革主要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1)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2)每周设两学时课外教学辅导课;(3)三、四年级应继续延长体育课,实行全过程教育。
  (四)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经济保证,没有良好的体育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任何体育素质教育计划都难以落实。高校应按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购置必要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加强对现有体育场馆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根据高校的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条件,修旧弃废,进行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锻炼身体实效大,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
  (五)构建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测评体系和考试制度。建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测评体系和考试制度是真正浇实健康教育目标的关健所在。围绕高校健康教育所做的教育评价工作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如何完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恃思想、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科学构建其评价体系,乃是今后亟待认真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编辑/丹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5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