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小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康民

  一、产业组织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前提
  
  从广义上来说,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部各企业或企业内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微观产业结构”,没有产业组织作为微观上的载体,产业结构对生产要素的“宏观”上的配置就无法实现。单纯的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只不过是所谓“宏观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微观产业结构”并没有改变,靠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很难实现,调整后的产业结构只不过是一种“虚优化”的表象而已。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是宏观的和微观的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伴着产业组织的再造;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合理化的产业组织为前提。
  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表达形式,在今天的各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越来越引人注目。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为它是一种能对应于外部交易条件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自我适应调节的经济系统,它的主要成分和组织结构可以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灵活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重新组合和自我适应调整。也就是说,这种产业组织具有很强的“韧性”和生存能力。
  适合小企业集群经营的产业的特征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环节的纵向可分性;二是中间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仇保兴,1999)施蒂格勒的研究表明,在增长的产业中,反垂直一体化(企业外的分工与协作)将占主导地位,只有在那些衰落的产业中,由于市场规模缩小,垂直一体化才成为主流。这说明,适合小企业集群经营的行业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小企业集群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小企业集群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发展中国家结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形态就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结构。这一独特形态的出现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起者优势的必然产物;但这一形态本身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结构成长中的“先天不足”。因此,二元结构得不到及时改造,将严重阻碍其结构成长。二元结构改造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向现代非农产业转移。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成长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新阶段。
  小企业集群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小企业集群本身是一个广泛细密的分工协作体系,可以提供不同的就业岗位,既有熟练劳动力,也有非熟练劳动力,对就业人员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种类型的生产性组织在集群内并存,如手工作坊、小的业主制企业、纯粹的外包公司以及综合性大企业等。其中的手工作坊、小的业主制企业等小型生产性组织在劳动用工方面比较灵活,可以比较自由地招聘和雇佣劳动力。事实上,由于小企业生产和家庭生活连成一体,当订货增加时,家庭成员转化为工人,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作时间自动增加;反之,当订货减少时,企业职工又恢复为家庭成员。集群内的人们经常在劳动力与家庭成员间转化。从而,小型生产组织与大型生产组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弹性就业体系,对劳动力起着吸纳、调剂作用。小企业集群的生成往往具有偶然性,未必处于资源禀赋良好的地方,但它依其独有的自我增强机制成长为具有非凡竞争力的生产体系。例如南联盟境内的西罗戈伊诺村,与别的村庄不一样,几乎没有谁从事农作物的耕种劳动,家家户户都是以手工毛衣的生产与销售为生。这些手工家庭作坊是由一些大公司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的。公司与村民们签订合同,村民们可以在家里织,也可以到公司织,工作时间由自己调配。正是由于西罗戈伊诺村女性的辛勤劳作,使得本不起眼的小村如今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大的手工毛衣生产基地,并创出了全欧名牌“西罗戈伊诺”牌手工毛衣。(《环球时报》,2002年2月28日)。
  2、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产业结构升级,指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表现在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技术集约化,工业结构软性化。
  我们以中卫型小企业集群为例,说明小企业集群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在中卫型集群中,小企业通过承担因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设备,使大型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顺利承担了产业升级的主力军角色。而且集群以其内含的交易、组织关系使大企业牵引、提携小企业进入了高层次的生产空间,使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保持了较高的“相关度”,从而使他们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与此同时,中卫式结构使产业组织中的不同规模企业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保持有序竞争状态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以日本为例,这种结构使该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避免和减轻了二元经济结构曾给其他国家带来的深重负荷和震荡,如因大量的小企业难以与产业升级挂钩而发生的失业,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及宏观调控困难等问题。所以,中卫型小企业集群能在社会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协调产业组织内部关系,使小企业成为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
  
  三、小企业集群对产品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微观层次,是产业结构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国内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方面的需求。其中消费品总量供过于求,但还存在结构性需求不足,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在投资品和中间品供给中,有些过剩,有些则供给不足。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居于主导地位,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易陷入价格竞争的窘境。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压力进一步增大。
  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竞争不仅仅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价格战来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上,只有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才能满足有经验、爱“挑剔”顾客的需求,从而使顾客获得企业所提供的“附加价值”。因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竞争压力获得了单个游离企业难以拥有的产品质量、产品差异化和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优势,有助于促成产品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
  例如,“第三意大利”主要依靠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家居产业、个人用品产业等,主要以各种产业的企业集群为竞争主体。以意大利的艾米里亚――罗马格纳地区纺织业企业集群为例,该企业群主要生产、设计和出售羊毛衫、羊绒衫、衬衣、休闲服、牛仔裤和运动杉等服装产品,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形成不同色彩、型号、款式,档次等差异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四、小企业集群对产业组织结构的促进作用
  
  产业组织结构指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和构成比例。
  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不仅指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应有一个恰当的数量比例,更重要的是要求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结成完整而细密的分工网络。目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过低,集群化不足。另一方面,大企业与小企业也缺乏有机组合,大而全几乎成为普遍的顽症。
  因此,从对症下药的角度看,应立足于现实,注重于小企业集群的优化,借助于集群内部细密的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可以使每一小企业成为高新的技术、设备拥有者,或大中企业的协同者,从而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产业的整体升级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五、小企业集群对技术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造成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的技术结构水平低下。我国整个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低技术水平上的扩张,大都没有达到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换代的层次。
  小企业集群对技术结构的调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促进作用。
  1.从产业的空间集聚方面来看,小企业集群使相互间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大大降低了以信息搜索成本为主的交易成本,从而优化了环境的禀赋来促进技术的创新。
  2.从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角度来看,小企业集群内基于开拓共同市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不仅促进了企业间有序的竞争来激活创新的动力,而且专业化分工也使小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3.从企业组织关系方面来看,集群中企业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表现为“自然选择”,而且由于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获得人文网络的支持而使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大大强化,它有助于降低为弥合企业间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差距所付出的成本。
  4.从学习的过程来看,集群化有助于技术知识“传染”的加剧,后进企业可以利用技术创新的先进企业的经验、技术与信息的溢出效应,通过模仿和学习缩小差距,节约成本。显然,集群化使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
  总之,这四方面构成的“集群效应”促进了集体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国家整体技术结构的优化。
  
  六、小企业集群对产业地区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我国产业布局中长期存在产业地区结构趋同问题。各地区竞相发展某些相同的产业,其结果造成地方保护主义,争原材料、争能源、争市场,造成出口产品结构大体雷同。
  从集群与地域的关系看,小企业集群是指众多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事某一产业的经济现象。小企业集群的生成与发展受历史背景、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各个地区在这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依托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而形成的特色区域经济就成为解决我国产业地区结构趋同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我国浙江省为例。目前,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区域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浙江特色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区域有306个,涉及生产企业多达13万家,每个区域平均规模8.7亿元。从上报汇总66个县(市、区)的资料分析,工业特色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7.4%。宁波服装、温州皮鞋、绍兴化纤面料、海宁皮衣、义乌小商品、永康小五金、乐清低压电器、黄容精细化工等,都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小企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学院)
  (责任编辑 徐国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