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创造链,每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过程。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包括市场拓展、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盈利性、经营效率等环节充分并可持续地创造价值的能力。本文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测定与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摸清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的竞争格局,并为各行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3)-0060-05
  
  一、引 言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它首先是一个企业,所以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大部分学者都沿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并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构成要素而给予了定义,专门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还不多。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还具有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特殊属性,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这种观点以Pra-halad,Hamel,Kesler等为代表。该观点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技能的整合,是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这种观点的特点在于它关注了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主要强调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经过协调整合。
  第二种观点:“组合论”。这种观点以凯文・科因,郭斌等为代表。该观点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在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有利于组织可持续生存发展的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优势集合体,即:核心竞争力=资源能力势差+整合能力势差+创造盈余能力势差。“组合论”是各种能力的组合,是技术、管理、学习的组合;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的组合;洞察力与执行力的组合、技能与知识的组合。“组合论”的特点在于强调能力的组合,以组合创新过程为载体,但这种观点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解的层次性不强。
  第三种观点:“构成要素论”。该观点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由技术、产品、人才、服务、流程、银行文化、价值观、机制、管理等要素,业务经营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等要素,服务创新、市场开拓、风险管理、持续获利能力等要素构成。这种观点将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研究和解决问题,在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建议里能较为轻松地做到对症下药。
  “构成要素论”最成熟的代表是杨丹(2005)“塑造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文章。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方法的选择
  
  国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资信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公司对商业银行进行的评价,该评价机构主要是服务于投资者(其中也包括潜在的投资者),比较侧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二是政府监管机构。它是从监管的角度来进行的,侧重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目的是避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另外,《银行家》杂志每年七月份对全球商业银行按一级资本规模进行排名,并列出其主要财务指标,以供投资者参考,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关于各国商业银行的财务资料。尽管评价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国外对银行评级的研究和对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与分析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国外监管机构的评级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财务指标的监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另外财务指标在反映银行的生存能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在财务指标的设计上较多的采用了国外政府监管部门的经验。
  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数学模型法和评价指标法。数学模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企业竞争力生产函数化。而评价指标法是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选取那些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的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对竞争力进行衡量,然后设计出计算方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综合评价指数。
  相对于数学模型法,评价指标法更适于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1)数学模型要经过科学抽象和数学变换,计算过程复杂,远不如评价指标体系直接明了。(2)银行竞争力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复杂的系统,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层次复杂的体系,指标分析法不仅能够科学的融合多层次,还可以反映银行各层次的竞争力,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数据计算出各层次的强弱。(3)评价指标分析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个别数据的误差对整体竞争力评价的影响。由于评价指标分析法不是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的简单分析,它是多层次、多指标的系统分析体系,因此,在单个或少数几个指标存在估计偏差的情况下,对总体的评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因此,评价指标法更符合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现实需要,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当采用评价指标法。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做出合理的评估,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原则。科学性是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的首要原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必须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观现实出发,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合理选择指标,正确规定指标的含义、口径范围、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以达到科学描述和评价的目的。二是从体系形式上看,要求体系内的各个的指标之间必须具有科学的内在联系,即各个指标之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和主次关系。因此,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关系明确、相互交叉又相互补充的指标群的有机结合体。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设置指标体系还必须考虑到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程度,数据、信息的可获得性,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蕴含信息量最大的指标。为此,在构建具体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决策和管理的客观需要,更要考虑实际的应用条件,对那些决策和管理上必需的指标,经过创造条件,基本可行的应充分肯定,对那些作用一般,资料收集十分困难的指标就应舍弃。
  (2)可比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对比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在其所设计的指标、空间范围、计算口径上具有可比性,既便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横向比较,又便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历史比较。然而,随着指标体系评价对象的变化,必然要求指标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改革现行的指标体系,建立新的指标体系,是对旧体系的扬弃和完善,因此,在考虑新旧体系历史可比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创新要求,即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发展的趋势,应设置出具有较好可比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指标体系。
  2.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根据金融理论可知,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市场占有能力、成长性是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关键要素,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覆盖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所有以上关键要素。
  (1)盈利性指标。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共性,即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这一点对于上市银行来说更为重要。上市银行只有保持较好的盈利性,才能吸引投资者和稳定股价,从而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增强自身竞争力。衡量盈利性的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银行利差事、银行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分别衡量银行单位资本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利息收入比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与税前利润的比率,反映银行盈利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银行盈利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利润就可能越大。银行利润率是净利润与总收入的比率,反映银行的实际获利能力。
  (2)流动性指标。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随时应付客户提款或贷款的要求。上市银行更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保证在特定时期分派现金股利,满足股东需求。衡量银行流动性的指标有存贷款比率和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是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流动性越好。但是,这一指标又不能太高,因为过度流动性的机会成本极大。当前,我国银行业一般认为人民币存贷款比率应不低于25%。
  (3)安全性指标。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其相反的涵义是风险性,而安全性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风险。评价银行安全性的指标有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净额对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越大,银行安全性越好,所以为正指标。不良贷款率是银行不良贷款对各项贷款余额的比率。不良贷款率越低,说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好,所面对的信用风险越小,银行经营越安全,所以为负指标。
  (4)经营能力指标。经营能力反映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经营效率是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营效率高,说明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创造较多的产出,从而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已经跻身于世界银行之列,但人均指标不可同日而语。“大”并不代表“强”,因此确定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往往是各项人均指标,而不是总量指标。反映银行经营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利润。人均存款与人均贷款反映了银行员工吸呐存款、贷款的能力,该两项指标是当前商业机构考察分支机构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人均利润从人均方面反映了银行的获利能力。
  (5)市场占有能力指标。市场占有能力反映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业务拓展情况,反映市场占有能力的指标是各银行主要业务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衡量市场占有份额的指标有贷款份额、存款份额等。
  (6)发展能力指标。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它从银行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来反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参与市场竞争不仅需要现实的竞争实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更需要竞争力的成长和持续性。衡量发展能力的指标有存款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贷款增长率、杠杆比率等。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各个指标的计算公式见表1。
  
  
  四、我国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前述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互之间干扰严重。比如,较低的不良贷款率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即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表示为不良贷款率的函数。所以,要想客观有效地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用合理的方法解决指标变量之间的强相关性。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若干个因子作为新的评价指标,然后根据这些因子指标建立一种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由于这些因子数目通常较少,因此指标体系更为简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指标相互独立,能够各自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某个方面,指标间互不干扰。本文以下将对因子分析法进行详细介绍。
  1.因子分析原理。因子分析法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把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由于多个变量的内部依赖关系表现了评价指标之间对评价对象的相互影响及其对评价对象的相对贡献,因而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求得各指标的权数。为了避免不同量纲的指标给分析带来的问题,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应先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
  为方便,将数据标准化后的矩阵仍记为X,并得到其相关矩阵V=XTX,求得P个特征根,γ1>γ2>γ3>…γp>0。
  一般认为,特征值代表了所含信息量,由于特征值呈递减性,因此往往前少数几个特征值就代表了大部分的方差。在权衡复杂度和信息损失率的前提下,可确定用m(mi的方差贡献率αi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α1F1+α2F2+…+αmFm,即可得到综合评价的总得分。
  2.数据选择与数据预处理。市场份额、流动性、安全性、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能力六方面均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均体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我国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六方面的原始数据,来自2004年《金融统计年鉴》及各家银行2003年报。
  这些原始数据有不同的单位和量刚,因此,在利用因子分析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即标准化处理。然后,对市场份额、流动性、安全性、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六方面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加总平均以得出每一方面的得分,然后,以这六方面作为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来提取公因子。
  3.因子分析结果。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得公因子方差及解释比例表和因子得分系数

矩阵,见表2、3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前两个公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78.119%,即两个公因子已经提取了六个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我们保留前两个公因子F1和F2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变量基础。
  
  对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必须先计算八家银行在两个公因子方面的得分,即用公式:F1=f11x1+f21x2+f31x3+……+f61x6;F2=f12x1+f22x2+f32x3+……f62x6计算可得,且原始变量前的系数为表3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的值。最后,选择两个公因子F1与F2的方差贡献率53.584%F1与24.534%F2作为权数,利用公式F=0.53584+0.24534可得出八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总得分(两个公因子得分与总得分见表4)。
  4.结果分析。由以上计算过程,我们可知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上述两个因子共同决定的,单独利用其中某一个因子很难对银行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每一个主因子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各银行竞争力存在差异的原因,也指出了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我们从各指标对总结果的贡献上可知经营能力指标对结果的贡献最大,该指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结果。作为综合排名第一的民生银行和排名最后一位的深圳发展银行很好验证了这一点(见表5);对于流动性指标贡献度为负这一现象,再次说明了银行要保持适中的流动性,它对竞争力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同时也可能是反面的;该体系所设计的六项指标中市场份额对总结果的贡献度最小,这是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过大,以至于其他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过小,最终导致我们用以上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起来相关度较低。
  责任编辑、校对:郭燕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3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