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建立了以投入、支撑、配置、环境、成果为二级指标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0个省市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地区;自主创新;大中型工业企业;指标体系
  近几年,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种重大战略的调整和转变,说明了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地区自主创新主体力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它们的自主创新情况直接关系到该地区企业总体自主创新绩效的优劣,而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对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对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而涉及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其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尽快建立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涵义
  
  目前有很多企业甚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把自主创新完全等同于技术创新,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技术创新学将创新模式分为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
  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从研究开发,经设计制造,再到市场实现的价值创造过程。对应于不同的实现主体,自主创新又有不同的内涵,大致可分为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工业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本文则是把各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再根据其内在特征与规律建立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实质属于区域层面上的自主创新。根据对自主创新层次的划分,自主创新能力应有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别。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依靠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使区域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2 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如何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想综合衡量一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仅采用一个单项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必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采取的统计指标过多,又会在具体评价时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为此,我们认为在选择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原则:
  2.1.1 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要考虑现实性原则。鉴于我国创新实际,应立足于国情、省情,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可能选取能够反映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以求评价的真实、可靠。
  2.1.2 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既要比较准确反映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特性,又要注意共性,评价指标应使用国际上普遍通用的概念、名称和计算方法,并在时间上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以便保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可比性和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间的可比性。
  2.1.3 可操作性原则
  自主创新能力评估目前也还处在探索阶段,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等条件与水平的不同,创新所面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指标的选取要在较准确反映各地区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选取具有综合性指标,另一方面指标资料要易于获取,力求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2.2 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根据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综合相应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本文构建了5个二级评价指标、24个三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为投入能力B1(包括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C1、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C2、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C3、R&D人员全时当量C4、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C5、开发新产品经费C6);支撑能力B2(包括企业科技机构数C7、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C8、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例C9、政府资金C10、金融机构贷款C11);配置能力B3,(包括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C12、技术改造经费C13、购买国内技术经费C14、科技机构经费C15);环境能力B4(包括国内生产总值C16、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C17、近三年技术市场成交额平均增幅C18、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额C19);成果能力B5,(包括新产品销售利润C20、新产品销售利润占销售利润总额比重C21、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C22、申请专利数C23、拥有发明专利数C24)。
  
  3 实例应用
  
  根据建立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例,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分层次评价,先对指标体系进行分项指标评价,再对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1 评价步骤
  3.1.1 确定指标权重
  当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这里我们采用专家打分法,并在参考有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得到各级指标的相应权重: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3.1.2 分项评价
  我们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2005》以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中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我国30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利用集对分析法对各分项指标进行评价,得到分项评价结果(因篇幅所限此项数据略)。
  3.1.3 综合评价
  结合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用集对分析法对分项评价结果作综合评价。根据集对分析法的内涵,对综合评价矩阵进行分类整理排序,从而得到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见表1。
  
  3.2 评价结果分析
  上述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位于东部的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等是最强的地区,而像西部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等则是最弱的地区,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部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很早就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境外吸引了大量投资,并由此引进了具有相当水平的先进技术,从而直接促成了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全低于中部地区,甚至西部一些省市(重庆、四川)还好于中部地区。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先发优势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中部省份无论是企业自身的投入能力、还是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都存在不足,”投入不足使中部地区大量科技成果以及科研人才纷纷“东南飞”,丰富的科技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多年获得了较快的增长,由此拉动了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各地区的差异,我们整理出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表,见表2。
  
  4 结束语
  
  经有关专家审定,以上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个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由此也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所选用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对分项评价结果中各个地区的得分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各地区明确自身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强弱项,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