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育文化建设对群众生育观念影响的探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解决人口问题,而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发展人口文化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和谐,必须加强新型的生育文化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生育文化。
关键词:生育文化 群众生育观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解决人口问题,而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新型生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与旧的、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相比,更科学、更文明、也更人性化,它摒弃了旧的生育观念、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因此它必然对社会的前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旧的生育文化对群众生育观念影响
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时间跨度很大,特别是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传统生育观念对人们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在现阶段,从总体上说,新型生育文化虽已经成为我国生育文化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生育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生育文化。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医疗、卫生、养老保障还不完备,给落后传统生育文化提供了潜在存在条件,新型生育文化要全面占领历史舞台尚需一定的过渡阶段,还需在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政策激励等方面做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育文化是涉及到千家万户、亿万人民群众的大事。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型宣传媒体的优势,大造新型生育文化的舆论,营造出浓厚的新型生育文化的氛围,使男女平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中国国情来谈生育文化,就是要探讨新型生育文化对我国计划生育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有关生育方面的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道德、新制度。人们在生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它在整个生育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包含的有关生育的价值理想,是人们对于生育的追求信念,它很难随外界环境的变动而改变,它赋予人的生育行为以神圣感和使命感,鼓舞人们为实现其生育理想而奋斗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就是要将过去干百年来形成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转变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的生育观念,在一般情况下生育观念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具有决定意义。
三、分析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制度对群众生育观念的影响
1.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对群众生育观念的基础影响。首先是以婚姻制度为突破口,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1950年制定的《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提出“实行男女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婚姻制度,为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建立拉开了序幕。其次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宗旨,大张旗鼓地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建国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曾多次对计划生育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全面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党和国家确立了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计划生育政策:建立了全国各级计划生育常设机构,建成了以政府行政为主导、以民间组织(计生协会、人口学会,性学会)为辅助的规模庞大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系统。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十分重视,使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一条综合治理、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路子。在我国政府和人民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下,终于初步建成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生育文化,使在经济尚不够发达条件下的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2、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对群众生育观念转变的积极影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推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逐步迈向低生育水平,毕竟是在发展状态下实现的,与发达国家实现低生育水平有显著的区别,还存在着反弹的可能性。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生育文化仍将呈现出新旧并存的格局,由于新型生育文化还未广泛普及,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现在还客观地存在着“八不”:一是新型婚育观念不牢固;二是生育水平不稳定;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四是统计数字不准确;五是流动人口不愿管;六是优质服务不到位;七是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八是整体工作水平不够高。计划生育事业要真正造福于民,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勇气,以促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宣传,大联合、大开放和大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现在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唱响新型生育文化的主旋律,依托城乡社区,面向家庭,重点做好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和更年期的“五期”教育,特别是要发挥媒体作用,做好送戏下乡、宣传品进村入户等方面的工作,使群众在新型生育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从而转变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探究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多措并举,开展生育文化建设
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仅凭说教式的宣传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必须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实行有情操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活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使其思想上受教育、灵魂上有触动、观念上有改变、生育行为上有变化。
一是媒体宣传要鼓舞人。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有线广播等大众传媒上,除抓好经常性的新闻宣传外,迫切需要抓好计划生育栏目的宣传和公益广告宣传,切实提高栏目的质量,保证栏目的数量。
二是环境宣传要陶冶人。要让婚育文化进街道、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使婚育文化融入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在农村,要建设好生育文化一条街和人口文化大院,将人口形势、国情、市情、县情、村情、计生法规主要条款、婚育科普知识等上墙、上街,形成浓郁的生育文化氛围。
三是宣传品要温暖人。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多设计制作适合不同育龄人群需求,具有可读性、实用性、收藏性的宣传品,发放到育龄群众家庭,使其成为常在身边的计划生育宣传员。
四是开展活动要凝聚人。在城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用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宣传教育的辐射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综合治理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保障
在开展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做好结合的文章,用经济的、道德的、法律的、行政的力量来保障。一是要与利益导向机制结合起来。要通过兑现优抚优待政策来感召人、吸引人,让群众亲身感受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切实做到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养老上有依靠,从而带动更多的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二是要与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就要用先进的理念去帮助群众摒弃旧的传统的生育观念。要充分利用乡规民约,约束生育行为,使晚婚晚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奔小康、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成为时尚。三是要与加强法规教育、依法行政、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结合起来。只有加大法律法规特别是计生法规的宣传教育,才能进一步增强群众遵守计生法规和依法生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型生育文化的传播。四是要与发展生育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生育文化产业,搞好新型生育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与发行,让有关企业在宣传新型生育文化的同时,宣传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总之,提升基层群众素质势所必然,要以基层群众为主要对象,按照他们婚姻生育的需要和意愿,开展婚孕育养教等系列科普活动,真正把乡村先进生育文化的发展放在基层群众素质的提升上,并以其带动基层集婚育保健宣传、婚育政策教育、科文化学习与群众性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先进生育文化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