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涵

  摘要:本文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辨析引起宁夏各县妇女就业结构差异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参照已有的就业结构模型和相关的实证分析,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数据的可得性,以宁夏各县妇女的第三产业就业率为因变量,以若干个可能影响妇女就业结构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为自变量,构建宁夏自治区妇女就业结构的计量模型。
  关键词:妇女就业;就业率;就业结构;就业模型
  一、模型和数据
  就业结构的变化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发生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之一。从结构演进趋势理论看,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配第定理揭示了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即一国就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以人口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为标志的。
  妇女人口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妇女的就业结构也是应该存在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因此本文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辨析引起宁夏各县妇女就业结构差异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参照已有的就业结构模型和相关的实证分析,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数据的可得性,以宁夏各县妇女的第三产业就业率为因变量,以若干个可能影响妇女就业结构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如人均GDP、城市化率、人均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宁夏自治区妇女就业结构的计量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在参照借鉴已有的就业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宁夏民族人口的经济社会特点,并考虑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构建关于宁夏自治区妇女就业的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Y=H+aXI+bX2+cX3+dX4+eX5+fX6
  将宁夏各县妇女的第三产业就业率假定为因变量Y,H为常数项,代表不可观测的各种因素(如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等),a、b、c、d、e、f为待估参数,X1、X2、X3、X4、X5、X6为解释变量,其含义如下:
  1.人均GDP(X1)
  我们推测宁夏各地的人均GDP与妇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也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个结果也有待检验。
  2.非农业人口比重(X2)
  由于人口向城市集中,能为妇女从事非农产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使妇女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机会增加,因此妇女非农产业就业比例与该地的城市化率应该为正相关关系,但这个结果有待检验。
  3.妇女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X3)
  教育能增进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使劳动者更能从事农业产业以外的更为复杂的职业。因此,妇女的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与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也应为正相关关系,但这个结果也有待检验。
  4.妇女的文盲率(X4)
  由于宁夏教育事业发展落后,各县的劳动人口中有一定量的文盲人口,妇女受到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限制,阻碍她们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部门,因此,妇女文盲率与妇女非农产业就业比率应为负相关关系。
  5.汉族人口比例(X5)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一般来说,如果一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所占比重越大,妇女的就业结构也越落后,他们呈负相关关系,但这个结果也有待验证。
  6.妇女的总和生育率(X6)
  因为妇女人口承担了人类繁衍的任务,如果一地妇女的生育率很高,妇女接受教育或从事家务劳动以外的机会就会减少,从而妇女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就会下降,因此,一地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与该地妇女的第三产业就业率应该成反比,该结论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数据的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宁夏自治区妇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与该地区的人均GDP呈高度的正相关,与该地区的城市化率也呈高度的正相关,与妇女受教育程度也呈高度正相关,与该地妇女的文盲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该地汉族人口的比例呈低度正相关,与该地区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呈显著负相关,这个分析结果和我们预计的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那么,以上我们所选各因素,到底对妇女的第三产业的就业率的影响的量有多大呢?在以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做回归分析,以测定各影响因素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由表1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的矩阵可知,我们所选的各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人口比重、妇女受教育程度均值、妇女文盲率、汉族人口比例及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之间存在很强的共线性,为了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我们用岭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就能很好地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由于妇女受教育程度均值和妇女文盲率都是反映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因此我们将在相关分析中较不显著的变量妇女的文盲率剔除,用剩下的五个变量做回归分析,用现代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将逐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2:
  表2中,第一列的数据是我们在人均GDP,非农业人口比重,妇女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汉族人口的比例,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五个因素加入的条件下,所做的岭回归分析,在这五个变量中,除了汉族人口的比例和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外,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其余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并且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3,说明各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表中第二列数据是在剔除了最不显著的变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后,所做的第二次回归,除汉族人口的比例外,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其余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表中第三列数据是在剔除了最不显著的变量汉族人口的比例后,所做的第三次回归,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这三个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宁夏妇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的模型为:
  Y=-0.014+0.000007X1+0.033X2+0.013X3
  (0.37) (2.29) (4.3) (1.3)
  该模型的总体拟和优度R2为0.84,F值为34.4,岭回归参数为0.1,介于0和1之间,数值也较小,各变量在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因此方程的总体拟和优度是好的,说明引入得解释变量与宁夏妇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宁夏29个县市妇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高低差异,大部分都可以在“宁夏妇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的计量模型”框架中得到解释。
  三、结论
  我们在借鉴已有的就业结构变动模型和相关的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合宁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宁夏妇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说明了各因素对宁夏妇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
  1.宁夏妇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与该地的人均GDP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
  从计量模型看,宁夏妇女非农产业的就业比例确实于该地的人均GDP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关系。这于我们在上述假设中提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对应关系的结论是相符的。这说明一地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依赖与该地整体经济的发展。
  2.宁夏妇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与该地的城市化率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地区妇女在高层次行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该地整体经济的发展,即随城市化率的提高,能够为妇女提供非农产业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这样,更多的妇女才能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这个结论于吉林大学人口所学者孟秋丽在《中国妇女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分析》一文中所得到的结论非常相似,即中国妇女所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与该地的非农化和城市化的相关性最高。
  3.宁夏妇女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与该地区妇女的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的存在正相关性
  在静态的计量模型中,妇女的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与妇女第三产业就业率的系数是0.013,t检验值也最大为1.3,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宁夏妇女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与该地区妇女的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的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比较而言,宁夏妇女的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这个变量的t检验值并不大,在时序数列的分析中,这个变量也是不显著的,没有通过t检验,这说明宁夏妇女第三产业就业率对宁夏妇女受教育年限综合均值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的,没有该地的人均GDP和该地的城市化率的相关性那样高。这说明由于妇女的教育水平提高所导致的妇女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不大,这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宁夏,妇女能够从事的非农产业本身需要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宁夏各地存在“智力外流”的现象,接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妇女,通过各种途径由甘肃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就业或由地县迁入省会城市去就业,这些妇女并未提高当地妇女就业的整体水平或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宁夏汉族人口的比例(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与宁夏妇女人口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在模型中,宁夏一地的汉族人口的比例与宁夏妇女人口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地区,汉族人口比例高低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结构的变迁。
  另外,由于人口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就业比例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在本部分中我们只选取了妇女在第三产业的就业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由第三产业妇女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可以推出妇女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的影响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另由于统计资料所限,不得不舍弃人均收入水平、宁夏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妇女的年龄结构等重要变量,如果加入这些变量,也许得出与本文完全不同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宁夏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z】,2001年
  【2】宁夏统计年鉴,2001
  【3】孟秋丽,中国妇女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分析lJl,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3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