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徽州柱础雕刻艺术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立

  古徽州大地的明清民居,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中华大地上。它是古代徽州人理想家园,也是今天我们的精神寄宿地;那黑白灰朴素色彩组织的民居村落、富有韵律的马头墙,飞檐、门窗精美的装饰、至今保护完好的小巷让人流连忘返,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那被时光尘封的岁月。
  在古村,漫步在清石铺成的巷道,在老屋的院落或村庄的周围,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很多遗弃在那里的石雕柱础,这些像石礅的柱础。是古建筑中支撑房屋的木柱基石,是古建筑房屋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要支撑整个房屋木质结构庞大的重量,一般为石质;大都造型、纹饰精美,年代久远;也有部分形制硕大,有底座的,是放在厅堂、庭院放置花草、盆景等观赏物品的;多以徽州本地出产的青石,少量茶园石为材,石质坚硬,用材讲究;大多保存完好。从现今保留下来的民居,宗祠中可以看出,只有经济实力很强的富绅居所、宗祠里才有这些精美的柱础。寻常人家中的柱础,多为较小的圆形、方形柱础,多数装饰简单或无装饰。这些制作石雕柱础的匠人多是享誉当地的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精于雕造、装饰建筑。这些柱础是和房屋风水格局、地域风格以及其它房屋装饰整体布置而相得益彰的。体现出建筑主人的精神愿望和审美情操,多数柱础是年代比现今保留较完整的古民居更为久远,是破旧、倒塌的宗庙、宗祠和大屋所遗留下来的。很多柱础的雕刻手法和装饰方法让我们想到明朝以前的风格,环环相扣的时代脉络甚至比古民居的时代承继更为清晰;有的柱础简洁内敛,颇有汉代风气,有的柱础纹饰繁缛精致,清代盛世之风明显;柱础造型多姿多彩,纹饰题材内容广泛,雕刻精美,手法多样而富有极强的创意和浓重的乡村传统习俗,令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感叹那些拥有这些精美石雕艺术的居所,如果至今保留完好,该是多么堂皇富丽、气势雄伟。柱础不像木雕、家具、瓷器,今天的人们还能为装饰家居添色或放在家里把玩欣赏,石雕柱础在现代生活中对于村民没有实用意义,个体沉重而不易搬运、放置,不为人们重视,被废弃在一边。躺在房边,院落杂草丛里的柱础,至今还在承受风雨的侵袭,沉默身上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随着建筑的消失而烟消云散,让人联想翩翩,心头涌现无限惆怅,流逝的岁月静悄悄凝固在这些柱础身上,仿佛向我们诉说曾经的辉煌。
  图1柱础为整块青石透雕而成,技艺高超,型制洗练整体;上沿为拐子头花草纹,底座如意头连环,础身锦地狮舞绣球纹,纹饰精美;图2柱础形体简洁、朴素,上部园柱形,下部半圆形;形似陀螺;
  图3柱础为鼓形,形制大方,弧线优美,两耳狮头纹饰,柱础上檐为拐子头如意花草纹,颇有明朝以前的风格。图4绣墩式造型,两耳是富有吉祥寓意的狮首纹,柱础上部外沿为乳丁纹,通体锦地浅浮雕缠枝花草纹,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图5乳丁纹分布柱础上下部外沿,比例考究,狮首衔环耳,形制偏长,挺拔有力。
  图6形似托杯,柱础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为圆柱形,中间为半圆形,通体为开光如意纹饰,造型奇特。图7形体为上下方形组成,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协调,底座为如意花草纹,遮布式垂帘由浅浮雕龙纹和回纹组成,下方垂吊一枚铜钱纹,工艺精美。
  图8宝瓶形制(八吉祥之一),柱础形体由多重纹饰组成,上部的竹节纹和下部凹陷处的绳纹中间突起处为开光如意头,纹饰洗练有力,有吉祥辟邪寓意。图9六边形柱础通身布满竹节纹、莲花纹、如意花草纹等纹饰,中间作开光处理,极富人文情趣。图10柱础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圆鼓形,由宝相花、乳丁纹组成装饰纹饰,下部六边形用如意纹装饰,方圆结合,富予变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