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府公共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外贸增长、技术创新、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法人企业有970万户,个体工商户376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GDP占60%,吸纳城乡就业占75%,税收占50%,出口额占68%,66%的专利技术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缺乏、融资难,发展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产品以中低端为主,模仿和重复生产较为严重等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三鹿奶粉等重大产品质量事件对消费者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地步。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显突出。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宏观调控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尽快复苏尤为迫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特别要在大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全面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
  而政府公共服务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共享的服务,所谓公共服务平台则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该服务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为社会性的公共服务活动和行为提供载体,以利于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公共服务产品在这一载体上形成与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为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信息、人才、资金、设备等缺乏问题所建立的经济实体,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公益性、有偿性和便利性的特征。开放性是指平台依托产业设立,集聚整合社会资源,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所需服务;应用性是指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目的,重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和共性技术难题;公益性是指所提供产品是公共服务产品或准公共服务产品,要求政府主导和大力扶持;有偿性是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便利性是指公共服务平台通常设立在产业聚集区,服务便捷。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一是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程度普遍增强。多数企业已经把质量管理纳入到战略规划中,质量管理机制基本健全,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配备比较完善。问卷调查显示,53.45%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有负责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49.84%的企业有专门负责产品质量的独立管理部门;41.2%的企业虽然没有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但有负责产品质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质量人员队伍比较稳定。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质量工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专职检验人员和计量管理人员。三是先进质量工具及管理方法的应用水平逐步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使用全面质量管理和用户满意度测评方法的企业分别占57.15%和43.01%,其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如5S管理、统计技术、QC小组、可视化管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也逐步开始采用。四是企业获得质量管理奖的数量增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获得各类质量奖励的企业占总数的44.41%,其中获得全国性质量奖、省级质量管理奖、市级质量管理奖和行业质量技术奖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3.21%、11.02%、10.44%和17.68%。
  
  2 多数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能有效运行。问卷调查中,有62.91%的企业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34%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29%通过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说明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追求更高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此外,3.7%的企业通过TS16949汽车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通过了TL9000电讯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
  从运行状况来看,53.09%的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7.2%的企业按照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指南》和GB/T19580的要求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仅有17.15%的企业没有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过扬州调研了解到,该市多数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保持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企业普遍设有质量管理部门,高管中有专人负责质量工作,拥有质量专业人员队伍。
  
  3 多数企业能够采用较先进的质量技术标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主导产品生产中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合计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9.32%以上,三项标准分别占7.21%、33.2%和28.91%。调研了解到,山东省通过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走技术专利化一专利标准化一标准国际(国家)化的道路,靠标准占领产业链高端。到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采用标准覆盖率达到97%,中小企业有6000多项产品已成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此外,通过帮助产业集群企业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盟标准”,统一产品质量要求,解决了无序竞争带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
  
  4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占48.69%,其中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达到43.08%和5.61%;其次是国内中等水平占37.97%,国内较低水平的仅为4.86%。从企业主导产品开发方式来看,能够自主开发的占40.26%,合作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分别占25.7%和27.67%。购买专利的仅占5.91%。
  
  5 品牌及驰名商标数量大幅度提升。品牌是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许多地区把品牌战略与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中小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持有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34.31%和30.55%,均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其中持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占4.7%、17.73%、11.88%;持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商标的企业分别占7.26%、12.63%、10.66%。山东省通过开展争创名牌、创建

消费者满意单位活动,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办品牌战略信息服务网站等方式,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品牌发展和质量提升。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共荣获中国名牌产品189个,山东名牌产品1257个;中国驰名商标18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309件。
  6 质量技术管理人员队伍迅速扩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5%的企业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87.3%设置了专职产品检验人员,76.4%有计量管理人员,说明企业在质量管理职能和质量队伍建设上比较完善。调研了解到,各地十分重视质量工作人才培养。广东省自2003年以来,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近3万人,累计登记注册QC小组达120多万个,拥有省级以上QC小组活动诊断师近5000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扬州市质监局和人事局共,同开展全市中小企业质量专业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推动质量工程师注册工作,并加强与高校合作,为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质量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需求的状况
  
  中小企业使用外部服务普遍较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72%的企业经常使用外部服务,“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过”的分别达到59.37%和18.91%。企业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选择使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①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无法满足(44.08%);②自身检验检测人员无法解决问题(41.2%);③产品有特殊质量检验要求(35.2%);④新产品开发需要(30.02%);⑤为保证产品在正规检验时一次通过(17.1 1%)。
  多数平台提供了较好的质量技术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平台提供服务,回答“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总数90%以上。“不满意”的仅有4%,其主要原因依次为:①服务价格偏高;②服务时间过长;③寻求服务难;④机构服务能力不强;⑤服务质量不高。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迫切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回答“需要”和“非常需要”外部质量技术服务的企业占总数的81.44%,认为“意义不大”和“不需要”仅占18.56%。约68.3%的企业认为,如果价格合适企业可能选择外部质量技术服务机构,22.77%的企业认为需要“看看情况再说”,“完全没有考虑”的仅为8.58%。说明在价格合理的范围内,企业对外部质量技术服务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多数企业希望选择政府出资或政府扶持的公共服务平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企业更愿意使用的服务机构来看,依次为:①有政府出资或政府扶持的服务机构(46.46%);②科研单位设立的服务机构(28.13%);③专门从事质量服务的企业(22.37%);④龙头骨干企业提供的服务(14.06%);⑤行业协会提供的服务(10.69%),⑥大学设立的服务机构(8.22%)。之所以愿意选择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基于政府的公信度和非营利性强,可以减少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外泄,降低服务成本。
  企业对培训和质量技术咨询需求更为迫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最希望的外部质量技术服务来看,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技术咨询两项服务最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1.1 2%和36.92%,其次为,关键质量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共享(29.36%)、质量技术信息(20.72%)、质量技术标准指导(20.56%),再次是新产品测试(12.01%)、原材料测试(8.5%)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十分迫切,外部服务的市场潜力很大。
  导致中小企业未使用平台的因素:
  一是部分平台的专业化服务程度较低或功能单一。通过山东调研了解到,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自觉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质检部门、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但由于合作单位的主要业务与中小企业需求差异较大,专业性不突出,尤其是产品质量检测、鉴定、评价服务,物流营销、信息咨询、融资等迫切需要的平台十分缺乏,服务性价比不高,甚至贻误市场机遇。
  二是企业认识不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31%的企业认为使用外部服务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48.72%的企业认为帮助不大或效果不明显。
  三是一些平台服务价格偏高,增加了企业成本。此外,平台的设置区域是否便利、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度、服务品种是否多样等也是影响因素。
  建议国家制定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力争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切实把平台建设作为长远的工程来抓,规划部署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为规范建设、管理运营和推进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平台发展。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投资是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资金来源和产业政策体现,也是解决公益性和开放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公共财政资金以支持公共产品为主的必然要求。三是广泛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社会各类专业服务资源共同建设,以解决平台建设和发展投资不足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