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超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商不开资金的支持,西南地区也不例外,而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的关键环节,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以解决。相关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在本文中,我们以西南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现状为主线,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西南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西南农村;金融;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既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金融需求存在不相匹配的实际困难,调整传统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西南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1.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和货币政策。首先是对农村信用社暂免收取业务监管费和机构监管费l其次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比一般商业银行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第三是对西南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征收营业税,上述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税费负担。最后,批准部分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参加全国货币市场,并提出“三个高于”等要求督促农村金融机构认真落实有关信贷政策,积极为“三农”发放贷款。
2.信贷品种和方式多样化。目前,西南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另外近年还开设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上述农村金融机构均可直接办理支农信贷业务,也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主体。近几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扩宽支农贷款业务,开放了助学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等丰富的形式,部分金融机构还创新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等品种,有的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贷款、电话银行银行等信贷新渠道。信贷品种及信贷渠道的变化,为农户的贷款需求提供了便利。据调查统计,西南地区13个地州市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5亿元,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19.34%。
3.农村信贷服务网点形成了点多面广的局面。现在,农村信用社、邮改储蓄银行的信贷网点覆盖了西南地区农村的主要乡镇,农业银行也在加大入驻的力度,有的金融机构还大力推动零网点乡镇金融服务,着力填补偏远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部分县设立了农业发展银行的支行,而在乡镇以下就没有设立机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西南地区13个地州市的农村信贷网点已有2669个,平均到每个乡镔有1.4个,1个信贷网点可以为9700户农户提供服务,农村金融信贷服务面基本上遍布到整个农村。
二、西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西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尽管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品牌的公信力尚未建立、资金来源有限、人才短缺、面临农村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农户违约风险的强约束等。西南地区作为我国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总体来说是滞后的。这种状况的出现,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制度性的主观因素。
1.现有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
西南地区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农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但主要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少向农户贷款。其次,金融发展严重不平衡,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2.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结构日益单一,难持“三农”的任务
“三农”问题不仅仅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发展难题,也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不仅由于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点,而且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根基的稳定。在经济日趋金融化的今天,金融成为经济的核心。然而,近十年来,西南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纷纷缩减其在基层的营业机构,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减少。由于信用社结算手段较为落后,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以其自身的资金实力很难应对“一农支三农”的局面。在现行政策性金融体制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仅是单纯的粮棉收购贷款银行,业务仅限于支持粮棉流通,根本无法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即使在支持粮棉流通方面,也同样存在突出问题。棉花购销已经市场化,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棉购销主体的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明显下降,以购销信贷为主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资产业务也出现规律性明显下降。
3.农村信贷资金质量低下与支农资金需求面扩大的矛盾
西南农村金融机构的高占比不良贷款严重制约着支农资金量的扩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西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增加的趋势。目前,西南地区扩大了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优质畜产品和特种养殖,确立和规划了主导产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出了增加技术含量、扩大经营规模的目标,这一切,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低,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制约着西南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入的增加。
三、西南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思路
要解决西南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诸多不足,政府必须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努力制定相应的制度及对策。
1.政策性银行增强支农功能
农业发展银行应坚持以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产增收的项目为重点,以西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以农业低风险贷款为支撑,围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城镇化建设、高科技农业、生态畜牧养殖业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5个重点产业,加大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办农业小企业、农村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和农业科技推广转化运行机制,并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和加工骨干企业开展粮油收购,带动农民增收。
2.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几个大市场的多层次,包括银行业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一方面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包括民间非正规金融;另一方面是银行借贷的客户定位。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几种金融机构主要活跃于货币市场,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中短期资金服务。因此,要继续鼓励在贫困地区发展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区域性担保公司的发展。
3.开展合适的消费信贷业务
一方面,确定消费信贷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我国西南地区中成渝经济圈、西陇海一兰新线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农村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以加快西南重点区域的农村消费信贷发展。另一方面,根据重点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要消费倾向,提供多样性的消费信贷品种。比如,目前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正处于普及阶段,加之“家电下乡”国家优惠政策的配合,是开展消费信贷的最佳时机。此外,住房、农用车辆、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也都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并且金融租赁业务在农村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发展缓慢的农村金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及金融机构必须根据西南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合理的支农信贷激励机制、完善涉农贷款的担保和保险等风险补偿机制,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此促进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