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诗画林海 艺术莽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 磊
2009年初春,北京CBD深处的朝阳文化馆迎来了诗坛盛事――“纪念诗歌创作四十年――林莽诗画展”。此次诗画展是由《诗刊》社、《中关村》杂志和朝阳区文化馆联袂主办。
林莽的朋友,诗人李琦说,我想,那些走进这个展厅的人,都会受到一种感动;而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也许会知道,什么样的人,被叫做诗人。
作为一俗人,我缺乏诗性。置身于诗人群落之中,我仿佛局外人,忐忑不安地沐浴着诗歌的洗礼。
众诗人挨肩并足,如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高谈阔论,人声鼎沸。
此次朝阳文化馆展厅拥挤进来的诗人,一度被某位网友博文称之为“当时中国诗人密度最高的地方”。
牛汉、屠岸、邵燕祥、柳萌、王燕生、吴思敬、张守仁、寇宗鄂、韩作荣、叶延滨、卫汉青、雷霆、芒克、李青、胡健、朱渊、庞俭克、张健、刘孝存、张清华、王克平、甘铁生、张洪波、潘洗尘、宋琳、树才、莫非、树才、耿国彪、田禾、赵云林、海城、老了等这些来自首都及全国各地的诗界翘楚欢聚一堂,徜祥在“如歌岁月坠入诗画林海,真挚情感催生艺术莽原”(老铁贺辞)诗画展览中。仅过花甲之年的老一代诗人就达近30位,他们不顾三九严寒,逆风而来。原因何在?
一位诗友给与了真挚的答案:林莽是我们的朋友。他用品行、才华,用平静常态中呈现的那种精神力量,赢得了朋友们的爱和珍惜。
与此同时,林莽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大文学机构和挚友、学生的贺信和祝辞更是不计其数:
学生牛庆国:您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贡献者。您不仅以自己卓越的创作实绩为中国新诗的百花园增添了宁静、美丽的奇葩,也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新诗感谢您!
成都梁平:从白洋淀开始,林莽大兄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又因种种原故一直在公众传媒中成为半遮蔽状态,尽管如此,却又是中国诗坛一个永不消失的符号。这是林之莽、诗之莽所必然的结果。
桑克:您达到的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境界更是令人钦佩。这无疑为群氓树立了一个效仿典范,就是怎么知行合一,怎么在浑浊的尘世之中保持一份独立的清澈。这份清澈不仅是靠诗歌获得的,更是靠灵魂获得的。
诗僧・释迦正进(张连文):林老师在诗画作品中逐渐显露出的禅意,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特殊才能!换一种说法,它已成为华语诗坛的特殊贡献!
诗使生命变得瑰丽
我寻求那些寂静中的火焰,它们是属于我的
在如同燃烧着躁动的火焰的诗画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心如止水的“寂静”诗人林莽。
打量外表,花甲之年的林莽身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沉淀和年轮的刻画,虽然他是与共和国共生的同龄人,虽然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历史已达40年的岁月,林莽还在最近几年重拾如椽之笔“刻画”他儿时的梦想和渴望。
人们记得《林莽诗选》扉页上有句话:“我寻求那些寂静中的火焰,它们是属于我的。”
某位诗友说,我为林莽的诗画展由衷高兴。这是一个人四十年的山高水长,是纸上的万语千言。当它如此安静而有序地排列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无法不百感交集。
即将迎来60大寿的林莽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去,“有人觉得诗歌是年轻人的天下,其实年轻的心灵才是诗歌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林莽平和地说。
读林莽的《读书散记》,你不得不钦佩他对诗歌艺术独立、独道的见解与发人深省的深刻剖析:
我以为艺术即直感,是源于身心的情感的释放,它是独立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理性;艺术是某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以符号的方式承载着人的生命经验;艺术是一种诗意的假说,它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支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上,是艺术使人完成了追求理想世界、追求梦境世界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诗使生命变得瑰丽。
诗歌需要一颗真挚的心灵
不要以诗人自居,不要急功近利
有时候,人们感慨于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对此,林莽则说,我想,作为诗人,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当我们的许多报刊上,仍充斥着许多不是诗歌的诗,诗人的光荣又何在。
正如林莽诗画展主办方所述:林莽的诗是非欲望性的,它对外界不是要求,而是体会。它们让人想到的是水、自然、人伦和心灵。它们力求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和谐、宁静、明亮和澄澈。他的诗不是流派和风格性写作,而是为不断地接近艺术的本质,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林莽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比诗歌更明确地体现着这一美学命题。诗情画意,自古就是在人们的审美中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源于心灵潜在的情感和生命本质的表达。
李琦说,谢谢他用诗歌和绘画,抒写了这个世界的美和动人;谢谢他笔下呈现的深邃和宁静,这是送给浮华时事的一份礼物;谢谢他一以贯之的淡定和从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份追求的恒久之美。
林莽告诫后来者:“不要以诗人自居,不要急功近利。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写出让人铭记于心的好作品。诗歌需要一颗真挚的心灵。”
当大风呼呼刮过
当大风呼呼刮过是谁们把心中的落日凝结于一片血色之中歌声穿越救援的岁月 突然停滞于那组感伤的音符
林莽是诗人,作为“白洋淀诗群”的一员,他早年的诗作《二十六个音节的回响》构建了现代汉诗一道独特的侧翼,以后又陆续出版七册诗集,是他在诗创作方面沉实的硕果,其自然宁静的诗风,深入心底的表达,自成一家而独步于当代诗界。
写诗之余,林莽亦作画,自道“始终有着绘画情结”,无奈诗笔健于画笔,又俗务在身,延宕至今他才突然“画兴”大发,情倾丹青,开画展、出画册,让朋友们跌了一回眼镜。
林莽说,诗歌是一种与人们的情感世界对话的方式,它以语言的艺术表达着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知、体验与领悟,并以它真挚而内在的情感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真实地面对我们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诗友东鸿评价说,总观林莽第一回诗画展,感知得到诗人心境上的某种“松动”,于宽厚平和襟怀中生出了机锋,手眼更加放开,心神更为通透,不刻意所为,却跨界无碍,信笔拈来即得真趣。
我看见果实挂在枝头
一切都存在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当彼此间伸出了心灵的手青春的果实早已等待着秋日的成熟
作为一个硕果累累的诗人,林莽有自己的感受。
“我想说一个诗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生经历与人类文化经验的结晶。作一个普通的人,认认真真地生活,在履行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潜心于你的创作。”林莽说。
东鸿表示,看林莽早期的油画,可见出他少年习画时的“幼功”不俗,尤其是对色彩、色调有意识的选择与把握,画面沉郁、冷寂,注重写意传神,也不是当年所常见的苏式画技,明显有印象派的味道,如《北京冬日风景》灰蒙蒙的欧陆风致,《水乡的街道》大块涂抹的阴影,《春水》压抑的反常构图。
林莽谦虚道,写诗是我生活的主体,绘画只是业余爱好,我通过绘画努力把诗歌的感觉画出来,让画里面有诗歌的味道。少年练习过素描,但后来中断了,十年功夫没有下过,所以在绘画方面是不专业的。
“但是诗画它们的根是相同的。诗歌里面获得的东西,绘画里面是需要的,这样我就有感觉有信心,虽然技法上不够好,不够娴熟。艺术的共同因素是把真情实感,把生命体验放到里面去,收获意味感和价值感。”
林莽补充说,我自己知道有不足和弱点,从我自己追求出发,把诗画它们融合在一起,把过去的诗翻译成现在的画,既然是同源的嘛,肯定有共同的因素。
拂去花朵的伤痕
我总想拂去花瓣上轻微的伤痕轻轻采摘那些微微泛黄的叶子 让美好的事物更加纯粹
林莽坦言,我以为诗歌不是政治的、不是哲学的、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它远远超越于那些表层的社会问题,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所解决的不是那些实际的与实用的各色各样的思想问题,而是人的生命内在世界的情感问题。
林莽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兴趣和探讨,好的艺术家给人们制造另外一个世界――艺术的世界,一种物质世界之外的境界,这样精神才有容纳,人们才能铭记过去和走向未来。两个世界好比人的两条腿,这样才完整有力。
“我努力追求艺术的本身,但不知道能不能够做到。”林莽自惑。
事实上,他的作品给予了最好的答案。诗友沈苇说,林莽的诗与画是关于爱的知识,是不可消费的善。亲爱的诗歌兄长,此刻你正站在这个结合点上。
关于绘画的满意作品,林莽说,绘画方面不会止步,偶尔会画出自己的满意作品,要多和大家探讨,这方面是没有止境的。很多人在大师面前望而却步了,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同,用自由放送的心态去处理它。
“不是为了讨别人的好,而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它们的价值也就来了,我目前的功夫还不够,需要修炼。我会真诚地去画,去面对,因为真诚是艺术的命脉。”林莽发自肺腑。
是春天,也不是春天
曾是那样的遥远 田野在一片薄雾中春天在它力所能及的地方促根茎疯长我寂静又突然地走进你爱恋的既具体有神奇 你悄然转身将春天的花束堆满怀抱
宁波鄞州区文联的钱利娜说,林老师的这首《是春天,也不是春天》仿佛哀伤,仿佛甜蜜,仿佛糊涂,仿佛清醒,将爱情说得那样巧妙。
林莽曾策划过多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广场诗歌朗诵活动。并把‘春天送你一首诗’申请注册了商标,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经营。
“我认为诗歌是最纯的,但写作与操作是两个概念,我们用商业化的手法操作‘春天送你一首诗’,就是希望纯洁的诗歌能传播得更远更广。”林莽坦言。
林莽告诉记者:诗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健康的生存,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诗风,会使一个诗人走向更高的境界。春天不远,春天必将到来。
最后,记者愿以杭州诗友潘维的话作结:在这牛年之首,我在江南恭祝先生油彩里水光照亮2009年,驱逐寒冷,继续影响岁月里的心灵。
链接:
林莽,原名张建中,生于1949年11月,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开始诗歌写作。自幼喜欢绘画,插队期间有过水彩画和油画的练习。著有《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的诗选》、《秋菊的灯盏》等诗集6部。诗文集《穿透岁月的光芒》、《时间瞬间成为以往》2部。最新出版的诗画集《林莽诗画集》。还有散文、诗歌评论文章发表在多种报刊上。
先后编辑过《中国新诗百年精华》、《新视觉5年诗选》、《风中站立》(1949-1999年50年诗选)。1988-1998年每年一部的《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选》等多部。2007年夏天开始国画、丙烯等不同材质的绘画。目前在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工作,《诗探索》编委、作品卷主编,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8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