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物种”的暖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莉

  就是在机遇的这么一个起点――哪个企业做好充分准备,哪个企业很早就会意识到这里面的机遇存在。
  能够在行业洗牌时胜出,是一个先知先明者。
  
  “小钱我们不缺,缺的是大钱。”
  四个月后,当这句话再次从海淀园的企业――永港伟方(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雄志嘴里轻松说出时,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已今非昔比,更多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企业相继倒下和消失了。
  变化的起点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2008年11月似乎是一个分化的起点,从数据上反映的是: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与第四季度的数据往往反差很大,有的甚至是冰火两重天。很多行业或企业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发生骤变的:市场突然萎缩,利润突然下降,更多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但是也有很多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们大多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
  2008年11月,永港伟方董事长雷得定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提到“我们还有5000多万流动资金趴在账上”的轻松表情还历历在目:“这对我们是一个新起点,由于危机对环保产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2009年才是这个行业洗牌的最好时机。我们准备在2009年上半年并购1-2家木地板生产企业,从技术服务提供商转型为新材料生产企业。”
  “今年我们的销售额、盈利能力都会增加,并且会超过2008年。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了。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号称公司刚进入“小康”水平的周雄志对2009年发展充满希冀。“今年三月,我们就在新三板上市了。”
  在他看来,永港伟方的机会太多了,他担心的只是自己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是不是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是不是能够抓住这些机会。
  就是在机遇的这么一个起点――哪个企业做好充分准备,哪个企业很早就会意识到这里面的机遇存在。
  能够在行业洗牌时胜出,是一个先知先明者。
  
  “但是我还站在这里”
  
  在中关村,所有高科技企业都了解的一个残酷现实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还不到3年!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平均8年多算是长寿了!周雄志告诉记者,这并不妨碍每年都有很多高科技“新物种”前赴后继进驻中关村,然后悲壮地离去。
  这让记者想起柳传志在一次领奖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为什么他现在感到很有底气,这是因为以前和他一起上台领奖的人很多。但是后来都看不见了,“但是我还站在这里。”――柳传志说了一句令很多创业者提起就会热泪盈眶的话。
  有咨询机构曾对中关村6万家企业做过调查:一半的公司在5年内就夭折了,存在10年以上的企业不到四分之一;调查同时显示:在这些存活下来的企业里,有很大一部分活得并不好。最后,企业规模最大的前20%的企业只有38.5%能够生存下来。这38.5%里有22.9%是好企业,其他的都已经沦落为二流三流企业。
  进入11月,随着很多专业化公司也相继倒下,让很多企业对扑朔迷离的前途充满踟蹰。“我们也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我们的销售额下降了30%,但是危机却使我们的市场扩大了。”由于业务量增加,即使在利润同比下降30%的情况下,永港伟方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周雄志谈到,公司销售额的下降主要是他们的客户受到影响,没有提出有效应对危机的措施,因而间接影响了利润。但同时,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意识到环保,成本、功能型产品的优越性,因而找他们合作的客户增多了。
  “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注重质量、服务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不久前,如拜耳科技,高峰集团,三威、晨鸣纸业等这样的大公司均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而对于周雄志来说,这将是创新的商机所在。他认为,一个企业家面对冬天的思考,最主要的是提升价值链,加强创新的能力。
  “这几年,研发,更新一直占公司发展的主流。”谈到公司的超常发展,周雄志认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断加强是他们远远超越同行的秘诀所在。“我对创新的理解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全面促进传统产业和产品升级。评价创新的标准: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单。这几点,永港伟方都做到了。”
  永港伟方几次成功转型(详见本刊2008年11期《跟随者“变招”》,)背后都有创新的身影。周雄志表示,公司每一次改革或者更新都会寻找2-3个创新点。“2008年,公司的战略是以添加剂打天下,今年添加剂完全更新换代。我们新上的三个项目都是产品型的,应该能够获得比去年更高的利润。在新老产品的承接上,我们的新产品有更好的前景,老产品更注重利润,比如2008年我们老产品销售额增加20%以上。”
  “到2009年年底,老项目所创造的利润将只占公司利润的30%。”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这个理念成就了海尔,成为海尔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巧合的是,这次采访周雄志,他说了一句异曲同工的话:“我们的真正对手还没有出现,我们的对手是我们自己,这正是我们必须超越自我的原因。”因为老和自己过不去,在与世界知名企业的竞争中,凭借公司的技术适应性、服务质量高和成本低的优势,永港伟方在特定领域内击败了跨国公司。
  “巴菲特讲自己成功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我怎么样让我的20个总经理早上六点半一听到闹钟一弹就从床上起来的干劲:第二,考虑怎样激励他们,怎样拿自己的财富分给他们。”周雄志向记者说明,除了顺应经济形势,永远保持创业者的状态之外,永港伟方的发展还受益于公司很早就建立了利益分享机制,凝聚了骨干队伍。
  2008年7月,在永港伟方5岁半的战略研讨会上,周雄志才会激昂地写下“取势明道,超越自我、共创永港伟方的辉煌明天”这样一句话。那个月,公司的注册资金已经从50万成长为4160万元,资产规模超过6000万元。在他看来,不断创新使永港伟方已经从一个初创的小企业,成为了一个中小企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
  
  越低谷,越扩张
  
  1997年,金融危机。
  现如今的国内机床行业老大――大连机床集团当时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据说当时人员裁员已经裁到最低谷了。在整个行业还没有出现明显上升波段的时候,当时的掌门人陈永开就开始在生产能力上做了准备,于是在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的发展中,这个公司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00%。它的产能很快就上来了。
  2000年,该公司做到了全国第一,从2001年到2003年再到2006年连续几年,当很多机床企业生产跟不上订单的时候,大连机床集团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把竞争

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到了2006年,公司在行业内进行了洗牌和整合,以30-40亿的大手笔投资工程部件,从西方整机的装机制造业进入产业上下游环节。现在投资参股的子公司有22个,其中包括德国的,美国的,韩国的,日本的,实现了中国集团工业跨国并购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周雄志认为,从大连机床集团崛起的经过可以看到,一个在上一个危机中并不是非常强势的企业,从1998年到2001年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能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老大,就在于他们抓住了低谷中的机遇。而在2006年,当很多同行对并购犹豫不决时,他们能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并购时机,为自己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关于并购,股神巴菲特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周雄志坦言,2009年对永港伟方的发展来说将是关键的一年:“今年公司的目标主要是建一个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展开并购。”
  周雄志透露,他们现在看中了国外一家木材改性技术提供公司和一家欧美的环保胶粘剂生产公司,想对这两家企业进行技术并购。“国外很多小公司做了很多年技术积累,并购过来正好进行技术嫁接。”在技术上远远超越同行的永港伟方今年还准备在国内投资和收购2-3家木地板生产公司,真正从技术提供商走向生产商,面对消费终端。“这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客户。”
  按照美国经验来看,在经济寒冬的时候,专业化的道路最可行。记者注意到,永港伟方意图收购的两家外国公司均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周雄志自己也提到,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嫁接,使公司的创新能力更强;而在国内预备收购的多为生产商,这种收购能为公司带来企业效应,大大增强公司的生产能力。
  两年前,当永港伟方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时,不断有各类资本上门谈合作,对于周雄志来说,资金就像挂在树上的果子,抬头就可以吃到。
  “我们一直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既没有融资也没有展开并购,这是因为我们有很多问题没有想清楚。永港伟方未来到底该怎么走,目前的自有资金该如何消化,我们的管理方式需要做哪些改变,这些问题都相当重要。”周雄志说。在过去两年新能源,环保企业纷纷融资扩张的集体狂热中。永港伟方的两位创始人――董事长雷得定和总经理周雄伟始终置身事外。
  “现在是全球经济的低谷,大家都缺钱,也有很多优质企业被低估,我们对外扩张正是时候。”采访结束时,周雄志又补充了一句:“对外扩张也是永港伟方产业化的需要,我们想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节能环保企业脱离政府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
  在周雄志看来,节能环保这个产业中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能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0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