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

  (作者主要从事城市战略规划、城市产业总体规划、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项目包括苏州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昌平区东部新区产业定位研究等。)
  
  在中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由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9500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截止目前文化部共命名了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集团公司、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和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同时对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2004年以来,文化部还先后命名了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09年,这些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收入总额超过600亿元。2010年,预计收入总额将超过650亿元。“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仍将是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将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能够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力争形成10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对推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构。各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及期望较高,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捕获新的发展机遇,竞相上马的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尚未真正把握住当地的创意资源以及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主要集中在咨询策划、设计服务、电信软件以及工艺时尚等少数几个热点领域,因此加剧了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和效益损失。
  沿袭传统工业园区的引资套路。各地在挖掘创意资源潜力的同时,也沿袭了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区外资本寄予过高的期望,以承接跨国公司转移出的创意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为目标。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套路并不能真正促进地方创意资源的富集与开发,相反,对创意人才培养与吸引的忽视,以及过分强调或依赖资本引入,可能会沦为全球创意空间中的制造车间。
  土地产权不清影响园区发展进程。尽管改造闲置厂房被当作创意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然而多数情况下,由于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工业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企业回迁,造成部分创意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受阻。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选址的科学性。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缘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文化产业园区选址时一定要从人文基础、交通区位、科教资源、艺术氛围和生活配套等条件去考虑。同时要考虑所在区域的消费需求,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在人口集中、文化素质较高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而不是偏远的乡村,表现为文化产业对城市人口消费的依赖性,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确保选址的科学性。
  准确定位目标产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文化产业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选择那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要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园产业链缺失的现状,形成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还要突出产业特色,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区域具有的强势资源,支撑有特色文化产品,才能使文化产业园更加具有生命力,重点培育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培育出竞争者难以模仿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挖掘地方创意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园应该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各创意巨头通过跨产业、跨区域投资,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全球价值链条,形成新的地域分工格局。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在呈现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愈来愈强调地方性特征,这对中国大城市则意味着,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和创意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
  实施载体品牌战略,拓展国际市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长期来看,文化产业园区必须走品牌国际化道路,一方面可以为园区在地域组织上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营造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源、人才集聚。园区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力,借助世界知名品牌运作的经验,逐步走出国门,将知名度扩散到国际市场。具体体现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园区自身的特殊性,要以“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为目标,把园区塑造成为国际合作的品牌、先进产业的品牌、科技创新的品牌、新城建设的品牌、生态文明的品牌、和谐社会的品牌。充分发挥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功能,带动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整体创意环境治理,除了在租金和税收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之外,还应在创意公共平台建设(例如模具制作、产品展示、互动游戏软件测试平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提供创意基础结构,包括高品质的大学、研发设施、风险投资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保障,还要创造能够吸引创意人才的条件与环境。尤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更需要提供更有效的政策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