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莉敏
【摘要】目前,关于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较有名的评价方法当属ABCD法和平衡计分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并未对指标的评价顺序进行研究,这势必会增加评价的工作量,本文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顺序,再据此进行评价的方法,旨在加快评估的速度和质量,为ERP系统的改进找到主要症结。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ERP系统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ERP应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较有名的评价方法当属ABCD法和平衡计分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重点是对若干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组合后给出评价方法,并未对这些指标的评价顺序进行研究,这势必会增加评价的工作量,因此应该探索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根据企业应用ERP要达到的目标来区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而确定指标评价的顺序,从而对症下药。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先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顺序,再据此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改进ERP系统,下面详述之。
一、选择主成分分析法的原因
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ERP系统的实施效果,我们可能会选取众多指标,这些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而得到的信息又较多。主成分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通过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并且结合本文研究的数据特点,本文选择了主成分分析法,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ERP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由于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所以,ERP应用绩效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各种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及时,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确定、物料数据、物料单数据、生产计划数据、工艺过程数据、加工路线数据、成本数据和账务数据等等;
2.主要财务分析指标在采用ERP系统前后的比较,评价指标:财务预算准确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另外还可从降低物料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产品成本等资金管理方面分析有无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3.企业管理是否发生一些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评价指标可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过程测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信息集成、全员素质、企业形象等方面进行;
4.实施ERP前后有关顾客方面的分析,评价指标可从产品到顾客时间的缩短、顾客对产品的接受程度、顾客争取率、顾客延续率、市场占有率、顾客对企业形象的印象等进行分析。
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顺序
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后,可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顺序,下面举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例:将上述指标作为变量形成绩效评价指标调查问卷,本研究问卷采用7级量表测量,通过采用随机调查形式对某市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回收210份问卷,去除不完整问卷,确定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80份。
对样本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如下:KMO值为0.714,说明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巴特利球体检验的 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5,小于1%,说明变量具有相关性,适宜作因子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进行正交旋转,得到4个解释因子,该4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6.84%,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其中有18个变量在该4个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负载,而另外9个变量的负载较小,没有得到这4个因子较好的解释,将其删除。因此,最终得到的评价指标如下:F1基础数据,包括物料数据、加工路线数据、成本数据、账务数据;F2财务数据,包括财务预算准确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管理;F3企业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信息集成、全员素质、企业形象;F4顾客,包括产品到顾客时间的缩短、顾客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市场占有率、顾客对企业形象的印象。
接下来进一步计算各个因子重要性的概率,即计算P(Fi>4),因为调查是采用7级列举比量表形式,选择“4”的客户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大于4的态度则认为该指标是重要的,因此P(Fi>4)代表了客户认为Fi重要性的概率。
通过前述的因子分析,可以得到Fi与相应解释变量的计算系数,如“顾客”(F4)与解释变量F41、F42、F43、F44间的计算系数为0.153、0.186、0.16、0.18。因此,根据
F4=0.153F61+0.186F62+0.16F63+0.18F64+0.168F65,计算出F4的180个样本的值,计算其均值和方差,得均值μ为5.46,标准差σ为1.68,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P(F4>4)=70.28%, 即有70.28%的企业认为“顾客”对于他们是重要的。同理可计算出:P(F1>4)=61.70%,,P(F2>4)=90.49%,P(F3>4)=55.17%.可见, 4类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为:F2(财务数据)、F4(顾客)、F1(基础数据)、F2(企业管理)。
需要明确的是,绩效评价指标是动态的,企业不同则指标也不尽相同,上述指标可为企业提供基本参考,企业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并结合企业应用ERP的目标对上述指标进行个别修正后再确定顺序。
四、绩效指标的评价
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的顺序即重要性程度后,接下来的评价工作就会有的放矢。评价时可依次从财务数据、顾客、基础数据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如果对财务数据和顾客评价效果不理想,则说明ERP系统实施效果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应尽早改善系统,而后面的基础数据和企业管理则不用费力去评价;如果对前面的指标评价结果较好,则说明ERP系统实施效果较理想,这时再对后面的基础数据和企业管理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改进系统。
在评价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切合企业实际。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ERP的实施过程要充分结合企业的流程和企业的各种特点,因此对ERP绩效的评价也应考虑到相关的因素,以确保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第二,勿忘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企业的领导必须首先对ERP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这是任何一个ERP项目成功和绩效评价正确的关键,此外,企业员工和技术支持人员的配合程度也关系到ERP系统的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彤: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邢洁.中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