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农双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建 白 皓 李 镇 刘慧敏
伴随着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战线上不断涌现出管理规范、业务水平过硬、效益显著的基层队伍,成为“中原崛起、和谐河南及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最近,本刊记者走访了经营业绩位居河南省农信社系统第一的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试从该联社的发展轨迹上探寻出其迅猛发展的根由,为其他金融机构或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一些方法。
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领导周可军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村”的办社宗旨,秉承“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稳健经营,务实发展,连续多年被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评为“河南省十大明星联社”、“河南省先进联社”、“经营业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谈到发展的秘诀,周可军笑了,他说,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只有踏踏实实把工作做细、做好,如果非要谈秘诀那就是紧紧围绕市郊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大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健全各项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操作,以实在经营为宗旨,以严格管理为手段,创新业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断让各项业务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人为本严格管理
目前,市郊联社现有正式员工684人,下辖19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和1个营业部,46个分社,55个信用代办站,经营规模在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名列第二。 一方面,联社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奖惩分配机制,向人本管理要效益。
首先是强化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核算意识,转变管理理念,加大管理力度,将员工的工资与经营利润挂钩,月考核,季兑现,彻底拉开收入档次,使业绩突出的人员真正受益,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其次是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突出人均效益为落脚点,精简机构管理人员,控制操作人员,充实营销人员,对前两类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定编,对不适应现阶段信用社经营需要的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三是在费用开支方面,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继续实施费用率和费用额双项控制制度,全郊各社自觉按照联社的财务管理办法控制费用,切实做到了费用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四是围绕规模效益做文章,借助农村信用社改革时期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大对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打造一批精品网点、高端网点。五是建立“定岗、定编、定员”和岗位轮换制度。自2001年以来,联社按照规模经营和效能原则,合理布局网点,广泛开展“三定”和岗位轮换工作,对“三定”和岗位轮换中下岗的人员,经联社组织培训后,充实到“收储、收贷、收息”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联社树立择优选拔理念,建立务实用人机制,向人才要效益。
一是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将有理想、有抱负、懂经营、善管理的大中专生吸收到人才库,干部提拔必须从人才库里选,形成制度,为培养、发现人才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二是各信用社领导班子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制,通过竞聘联社先后有79人从人才库走上信用社领导岗位和机关中层干部岗位,信用社现任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干部人均年龄36岁,均属大专以上文化。这些措施的实施,在职工中影响深远,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大为改观,联社的业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营效益逐年翻番。三是深入落实拟用干部任前谈话、任前公示、任职回避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岗位培训工作力度。以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建立了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四是实行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联社规定,信用社主任岗位人选,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真正把各社(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廉洁奉公、职工拥护的战斗集体。
实践证明,市郊联社在人才管理上的一系列举措,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业务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经营效益令人鼓舞。特别是省联社在2005年10月份组织的郑州市农村信用社公开选配县(市、区)联社领导班子活动中,市郊联社共有12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经过层层选拔,联社参赛选手大获全胜,囊括前五名,前十名中市郊联社占居7名,极大的振奋了全郊干部员工的精神和士气,也为联社今后进一步改革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支农兴社 服务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在农民,离开农业、农村、农民,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经营管理中,联社树立大“三农”理念,加大贷款营销力度,严格确立“依靠支农树形像,依靠支农谋发展,依靠支农求效益”的思想,按照“不换产业换品种,不换产品换质量”的思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一户带多户、多户成一业、一业成多业的发展模式,优先支持高产、高效、高科技农业,特别是与城市园林生态建设、观光旅游及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社农双赢。
一是在支农举措上,一年一个新措施,年年出台新办法。近年来,联社先后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十百千”工程、“送春联、送资金、送温暖”扶贫工程、“送文化下乡”、信贷扶持“下岗再就业”工程,特别是2000年实施的“110、660”的信贷支农工程方案,即每个社重点支持1个骨干企业,10个私营企业,1个信贷员扶持6个贫困户脱贫,支持60个农户致富,开创了市郊联社支农工作的新篇章,为郊区农民致富奔小康送去了一把“金钥匙”,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01年以后,联社将“110、660”信贷支农工程方案进一步细化,在郑州郊区大力推广发放支农联系卡, 2005年,提出将“110、660”信贷支农工程方案进一步引向纵深发展,全辖各社要重点支持一个龙头企业,支持110个私营、民营企业;一名信贷员,要支持660位农户真正富裕起来。这些措施和办法,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培育基本客户群方面,的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市郊联社各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是在支农贷款手续上,减少环节,简便实用。联社大力开展小额信用和农户联保贷款,开辟“小额农户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各基层信用社把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条件、贷款条件、程序、主管信贷员等制作标牌,张榜公布,并在营业大厅悬挂“小额农户贷款专柜”标志,由信贷员对信贷会计授权,凡信用农户持本人贷款证、有效身份证明,在核定的额度内可直接在信贷专柜办理贷款,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贷款,深受辖区农户的欢迎。
三是在实行支农优惠利率政策上,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联社灵活运用差别优惠利率政策,让讲诚信、守信用、重信誉的人员和产品有特色、市场需求大的农户,根据实际需要,提高授信额度,让这一部分人员真正从
支农贷款中,切实尝到甜头,先富起来、强起来,借助他们的言传身教和人格力量,带动和影响辖区农户发展经济,不断富裕,实现社农双赢。
四是在支持方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农户联保、信用贷款,银行承兑、票据贴现,用足、用活信贷资产,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准确定位 拓宽空间
目前,郑州作为全国区域性中心物流城市,在“中部崛起”中,担任着桥头堡的作用,必将带动和激励各类批发市场、商贸园区的发展,这为市郊联社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资源。因此,市郊联社首先树立商品物流理念,围绕各类市场做文章,在优先保证支农资金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一批布局合理、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商贸园区的建设,完善其硬环境,为市郊农村信用社积极抢占黄金客户、高新项目夯实了基础。如今,在市郊联社的倾力支持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在郑州郊区广泛兴起,成为郑州市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其次,树立创新理念,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向私企要效益。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小、远离城区等因素影响,各大金融机构不愿与之发生业务往来关系,而市郊联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私营企业,本着“因地制宜,择优扶持,快速发展,造福一方”的原则,在巩固现有中小企业客户群的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变被动上门求贷为主动登门营销,拓展新的客户市场。同时,积极创新贷款方式,降低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在贷款中的比例,大力开展质押、不动产抵押等贷款方式,特别是对缺少担保、无固定资产抵押且流动资产较多的企业,积极推行了“厂、商、银”或“仓、商、银”贷款模式,为民营、私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许多倍受流动资金短缺困扰的私营企业找到了“娘家人”,成为民营、私营企业的“金靠山”。如惠济区的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在郊区联社老鸦陈信用社近5000万元信贷资金的强力扶持下,瞄准国内速冻食品的强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大市场研发能力和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力度,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争创知名品牌,由名不见经传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速冻食品的龙头老大,迅速成长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更是市郊联社效益增长的发展点。
壮大实力 绘就发展新蓝图
发展快与慢,存款是关键。存款规模大小是农村信用社实力、地位和信誉的象征,也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履行支农重任的有力保障。为提高资金实力,市郊联社树立发展理念,充分发扬传统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组织资金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在宣传上,早部署、早安排。全辖各社结合辖区风土人情,加大宣传攻势,开展了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同时,借助《河南商报》、《河南城乡经济报》、郑州电视台等省会城市的主流媒体,组织各社(部)通讯员,系统策划宣传方案,拓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了市郊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
二是在客户拜访上,早着手,早准备。各社积极围绕郑东新区建设、经济开发区扩建、南水北调拆迁等工程建设,妥善处理村组、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召开了企业、政府以及农户座谈会,多方融通关系,沟通感情,为组织资金工作创造了宽松环境。
三是在大力开展存款营销活动上,早策划,早组织。全郊各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郑东新区发展的良机,全员联动,上下一致,广泛攻关,狠抓征地款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存款的市场份额,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3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