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 轲
摘要:跨国并购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备受理论界的关注。企业并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并购理论构成跨国并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基石;跨国并购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跨国并购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
跨国并购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学以及企业国际商务理论中的最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组织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企业行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的发展而得到很大进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理论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跨国并购,推动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将跨国并购及其相关理论作一综述。
一、企业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内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所以企业并购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实跨国并购的产生和发展。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优势和劣势之间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其认为企业并购有潜在的社会效益,通常包含了管理层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具体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并购双方管理能力有差异,兼并能提高管理效率。(2)由于并购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合并成一家公司后,造成收益增大或成本减少。(3)企业并购可以将企业外部融资风险转化为内部融资,从而增加财务协同,减低融资风险。(4)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现业务多角化,降低经营风险。(5)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被市场低估的企业市值。
二)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研究,认为作为内部人的经理层,拥有比局外人更多的关于公司状况的信息,企业并购能够表现和传递这样的信息。Dodd与Ruback(1977)和Bradley(1980)的研究表明,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企业的股价总体上呈现上涨趋势。原因在于,收购股权的行为向市场表明,目标企业股价被低估。即使目标企业不采取任何管理改进,市场也会对股价进行重估。
(三)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
当管理者只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时,就会产生管理者利用管理特权追求私人效益的代理问题。MueUer认为,管理者具有很强烈的增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他假定,管理者的报酬好似公司规模的函数,经理能够接受资本预期回报率很低的项目,并热衷于扩大规模。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与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对应,当代理出现故障时,收购就是代理权的竞争,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四)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Jensen(1988)建构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他指出,自由现金流量是超过了所有可以带来正收益的净现值,却以低于资本相关成本进行投资的现金流量。他认为,由于股东与经理之间在自由现金流量派发问题上的冲突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这是造成并购活动的主要原因。用增加负债的办法来约束经理行为,缓解股东与经理的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兼并活动,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五)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的核心是增大企业规模将会增大企业势力。关于市场势力问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增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会导致合谋和垄断,所以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会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集中度的增大是激烈竞争的结果。由此可见,关于市场势力的理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六)再分配理论
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企业并购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股东身上,或者从一般员工手中转到股东及消费者身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税收效应也可以看成是兼并利益从政府到收购企业的利益再分配。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以及在以债权换股权的情况下,要以债权人受损而使股东收益的情况不常见,但是由于企业的负债/股权比率过高,有时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七)市场缺陷理论
市场缺陷理论着眼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以科斯交易费用为基础,认为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创新,实际上是为节省交易费用而进行的一种合约选择,使企业间的交易演变为企业内部交易,进而通过管理产生协调,提高生产率,降级成本及提高利润。因此,收购是在用内部管理代替市场机制的协调,其目的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
二、跨国并购理论
(一)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
1 企业价值低估论
企业价值低估论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当,某个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时,其他企业就可能通过收购股份’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从而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完成扩张。Vasconcellos和Kish(1998)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也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因为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是短期现象;其次,现实情况往往是目标企业价值被高估而非低估。
2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低有效生产规模、核心技。术和政府对产业进入的限制,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进人形成产业壁垒。而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规模、技术壁垒,规避政策限制,实现有效进入。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更高的产业壁垒;而政策上,东道国的产业政策对外资进入有更多的限制,构成了更高的产业进^、政策壁垒。产业组织理论从产业层次上提出了产业壁垒也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
3 组织学习理论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国际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或两者的结合,会提高或增加组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知识;另一方面,在多部门的组织中,知识的转移也会受到组织约束因素的限制,包括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可能存在的障碍,部门的复杂化使部门之间的信息超过了部门认知水平而导致的认识障碍等。组织学习的这些特征会影响跨国并购选择。其局限性在于只考虑了组织内部的经验、知识转移,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4 基于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
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中,规模经济理论主要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范围、固定资产利用而言,但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大批量生产的方式逐渐不能适应需求。B.N.Wolf于1975年和1977年对美国工业部门大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进行了研究,从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来解释跨国公司并购现象。但是真正基手规模经济的跨国公司理论还没有形成。
(二)跨国并购效应理论研究
1 并购对股东收益效应
Bradley(1988)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并购之后产生的大部分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也有不同的提升。但是,大部分研究发现,并购没有增加并购企业股东收益。Bruner(2002)研究表明,目标公司的股东收益要远远高于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目标公司
的股东一般有10%-30%的收益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很不确定,且有负的趋向,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综合的股东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2 并购与经济发展效应
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公司进行的全球并购,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Weston(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企业的跨国重组对美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3 并购与企业经营业绩
Goldberg(1973)研究发现兼并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Ravenscraft(1985)发现两家规模相当的大企业间的并购不会引起大幅的市场份额的变动,相反较其他类型的并购而言还有更高利润。有研究发现,利用利润指标来研究得出的兼并都是成功的,以销售额为指标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并预期那些能够增强市场势力的兼并会增加利润同时降低销售额。
(三)跨国并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由前面对跨国并购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界对跨国并购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解释跨国并购产生的动因及影响因素,对新经济时代开始的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典型特征一战略并购以及大规模的跨国并购,现有的理论已不能解释。跨国并购实践新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
(四)跨国并购与国家产业安全研究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方式,其目,标是实现全球利益垄断。这不可避免要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危及东道国的产业安全,比如东道国的支柱产业被外国公司控制,使得本国经济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负面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所以,东道国在积极引入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关注跨国并购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五)跨国并购引起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研究
现有的理论只限于从微观层面来讨论跨国并购所带来的效益,很少从宏观层面出发讨论并购的效益,如跨国并购与东道国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跨国并购与规模经济问题等等。社会福利方面,有学者认为跨国并购将加大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应如何规避等问题还有待研究。
(六)开放经济下的跨国并购理论研究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跨国并购日益频繁,原有的并购理论已不能正确地指导开放经济下的并购实践,跨国并购策略以及各国的并购法规在新的形势下都需要进行调整,这一切都需要新的开放经济下跨国并购理论的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8496.htm